古惑仔變監獄司鐸「天真牧師」李健明改寫人生劇本

古惑仔變監獄司鐸「天真牧師」李健明改寫人生劇本
李健明牧師。(圖:李健明牧師提供)
監獄司鐸、人稱「天真牧師」的李健明大半生進出監獄,昔日是街童、吸毒者,8次案底3次坐監。今天身分逆轉,重返監倉關懷鐵窗內的囚友,並且成立「救生圈計劃」,協助釋囚融入社會。

遇上昔日大佬決心戒毒

弘匯慈善基金會總幹事李健明牧師在基金會開設給更生人士工作的「匯工房」餐廳向本報記者細數「威水史」。他1969年已經出來行走江湖,跟「慈雲山十三太保」大佬陳慎芝在黑社會打滾,持刀打劫搶錢買白粉,在獄中犯事坐過「水飯房」(隔離囚禁囚室)。

然而,硬漢子有想悔改的心,「當時我深陷毒癮,生活艱難,身體狀況也很差。我有一個動機,就是不想再被毒品束縛,想要戒掉它。多次戒毒失敗後,我遇到了昔日的大哥陳慎芝,他成功戒毒並且信了耶穌。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榜樣,他的見證成了我最大的動力。」

1975年1月10日對李健明來說是重要的一日,「這天我信了耶穌。同年聖誕節,我渴望幫助吸毒和坐監的人,於是在29歲之齡入讀中學一年級,之後進入神學院修畢學士及碩士課程,計劃畢業後服侍這些人。」

然而,神卻帶領他和太太移民美國,在美生活了20年,在60歲時,李健明開始祈禱,「2011年,我和家人召開家庭會議,最終回到香港,開始服侍吸毒和坐監的人。這是我向神許下的願望,希望能夠實現。」

捕足崇拜英雄心態巧妙講耶穌

回到香港後,李健明馬不停蹄進出赤柱、石壁、壁屋監獄、荔枝角收押所等,接觸不同類型的囚犯,他主要關顧終生監禁的犯人,「因為他們通常沒有人探望,內心非常痛苦。他們沒有出獄的日子,所以有些人認為殺人應該被判終身監禁。其實,判終身監禁比死刑更慘,因為死了就一了百了。」

現時獄內的監倉分為甲、乙兩類,被判監禁十二年以上的囚犯會先被編為甲類囚犯,李健明深諳囚犯的心理。第一年是最反叛的,從一個開放的社會轉到一個封閉的環境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在監倉內每個人都是甲類囚犯,他們需要適應每一樣東西,包括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環境。第一年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會打交,因為不知道如何發洩。

「所以,你怎能入到去就叫人信耶穌?先要令人對你有好感,對住他們要認叻,我是黑幫大哥,我好打得,他們當你是英雄就崇拜你,我是過來人明白他們的心態!」然後李健明就順水推舟說:「我不厲害,厲害就不用信耶穌,信了耶穌現在才這麼厲害!」

他還會鼓勵對方讀書進修。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是他經常探望的一位終身監禁重犯,鼓勵他讀聖經和祈禱。這位囚友重新開始讀聖經和祈禱,「每次我們聊天時,他會提出聖經問題,我都會為他解答,並不斷鼓勵他。」

有一次,他告訴李牧師有機會重審,於是兩人一起祈禱並告訴他,如果能出獄一定要讀神學。後來,他果然獲得減刑出了獄。李牧師敦促他讀神學,更自費支持他的學費,現時他正在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唸神道學碩士。

古惑仔變監獄司鐸「天真牧師」李健明改寫人生劇本
牧養更生人士的李健明牧師、阿銳、新生命浸信會麥偉祺牧師。(圖:基督日報)

匯工房上海街店鋪開張。(圖:李健明牧師提供)

「匯工房」匯聚同路人開展新生

李健明也不忘跟進即將出獄的囚犯,希望在他們重返社會的時候能有支持和幫助,與他們同行。因此他成立了「弘匯慈善基金會」,當中「救生圈計劃」是藉著開設餐廳讓他們有工作機會。

許多出獄者可能已接近五十歲,通常會從事建築、裝修或清潔等工作。有些人即使在獄中完成了大學商管理的學位學位,但出獄後難以找到工作。他們經常被迫從事繁重的工作。李健明曾經介紹三家適合的公司給出獄者,但第三家公司對於聘用更新人士的接受程度較低。「他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承認自己的過去可能會被揭露。如果他們在職場上能夠獲得接納,生活也會漸漸穩定。我會持續鼓勵他們,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持。」

深感這不是長久之計。他的心願是希望這些人能夠成功創業,讓他們無須辛苦的體力勞動。教導這些出獄者學習做生意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他透露,早期嘗試過網購,但因為競爭激烈而未獲成功。

2022年至2024年弘匯慈善基金會開設三間「匯工房」餐廳。有異於其他由基督徒開設、聘請更生人士工作的社企餐廳,匯工房完全由過來人主力營運。李牧師原希望匯工房能在飲食業界取得好成績,進而拓展更多店鋪,聘請更多更新人士。可惜社會大環境影響,餐飲業不景氣,其中兩間餐廳都結業了,現在剩下 深水埗福榮街這間店鋪。

李健明分享,曾經介紹三家適合的公司給出獄者,但第三家公司對於聘用更新人士的接受程度較低。「他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承認自己的過去可能會被揭露。如果他們在職場上能夠獲得接納,生活也會漸漸穩定。我會持續鼓勵他們,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持。」

教導這些出獄者學習做生意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他透露,早期嘗試過網購,但因為競爭激烈而未獲成功,希望在飲食業中取得好成績,進而拓展更多店鋪,聘請更新人士。可惜社會大環境影響餐飲業不景氣,兩間餐廳都結業了,現在剩下 深水埗福榮街這間店鋪。

儘管如此,匯工房小店裡洋溢著溫情暖意,一班更新同學、家屬、義工每逢星期五早上都會一起茶聚,彼此互相鼓勵。「同學會裏面99%都是坐過牢的,他們都改邪歸正、結婚生子重新生活了。」員工中一位叫阿銳的也接受記者的專訪,記者寫成「阿銳的故事:24年出囚牢 用愛打造溫暖小店「匯工房」 」。他親手為記者炮製了一道美味的香煎韮菜餅。寡言的他告訴記者,自己坐牢24年後出獄,做過燒味師傅十多年,後也跟李健明牧師一起嘗試過網購,再後與幾位好友一起開設了匯工房,他也成為過來人幫助其他更新人士重返社會。

關愛延伸至囚友家人

李健明不僅關注在囚人士重返社會,還關心他們子女的學習和生活問題。由於在囚人士在服刑期間失去經濟能力,弘匯慈善基金會每個月給予2000元生活費,確保這些家庭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

除了基本生活費,基金會還特別關注在囚人士子女的教育和發展。例如,基金會資助更新同學的子女學習音樂,購買樂器和參加音樂課程。目前基金會已經資助了5個家庭,幫助他們的孩子實現學習音樂的夢想,希望通過這些援助讓在囚人士及家屬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長期為囚友奔波辛勞,會否感到倦怠呢? 李健明堅定地表示:「如果你做得不好,就會感到倦怠。如果你做得不好,就沒有成績,沒有成績就沒有成功感,沒有成績就會感到倦怠。你明白嗎?就像我們一樣,很多人一起走,不知多開心。」他還告訴記者在服侍之餘繼續進修,72歲在香港建道神學院取得教牧學博士學位。

從不言倦的李健明牧師話未說完便匆匆起行,離開了匯工房走在燦爛的陽光下,帶著耶穌基督的盼望與光明,送進鐵窗內照耀仍在黑暗的弟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