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二代牧养策略从《智能叛变》开始?
大洛杉矶华人教会同工联会主办"北美华人教会二代牧养策进论坛2024"于8月19日在线举行,主办方指出,很多新科技的领袖都是年轻人,年轻人也比我们更易使用与学习新科技,科技的吸引力远远胜过我们的传道,要是拥抱年轻人就不能绕过AI或科技,然而怎么传达又不会被这世代定型呢?
汇点(Crosspoint Church) 李业基牧师在第一场专题研讨会以"AI或新科技与下一代事工的交错进退"为题,首先介绍AI几个概念。
李牧师提到《智能叛变》(I, Robot),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出版于1950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收录9篇短篇小说。
书中提出机械人三个定律:第一,机械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者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机械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除非命令与第一法则发生冲突;第三,在不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之下,机械人可以保护自己。
这引伸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会否对人类构成威胁?问题是,如果人工智能的目标纯粹是模仿人类的智能,威胁就是有限;但是,如果人工智能目标是获得超越人类的智能,威胁就显而易见。
超人类主义脱离神的形象
李牧师提出另一个概念是"超人类主义",即是人类可以通过自我进化让人性变好。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 Searle)在1980年设计"中文房间"实验,以推翻强人工智能(机能主义)提出的过强主张: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
这个实验要求参加者想像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著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著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
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塞尔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中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从实验推算人类透过自我进化成为超人类。
在AI说谎的世代更加必要传道
然而,李牧师指出人类有独特的身份,有著神的形象,代表神管治一切。亚当夏娃吃了禁果后,"超人类"反而变成了"人类后",连原本的人类也不如,因此人需要在耶稣基督里重生。
那么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为甚么人还需要学习呢?他以乐理为例子,懂得乐理能够欣赏音乐表演,能够判断出演奏的正确性。
因此,教会务要传道给下一代警醒。提摩太后书3章13节提到:"只是作恶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恶,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
李牧师强调,人工智能虚假的音讯和视讯,信迷惑人,在说谎的世代更加必要传道,福音是不能减价的,通过传道让人认识自己,而且认识面前的科技。提摩太后书4章5节则指:"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因为科技竞赛是一场马拉松的赛跑,善用科技的细节,可以作为传福音的一种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