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牧者」葛培理

「美國牧者」葛培理
福音佈道家葛培理35次榮膺「世界十位最被尊敬的人物」,是近代人物中當選次數最多的一位。(圖:葛培理佈道團)
葛培理(又譯「葛理翰」)全名是William Franklin Graham,但通常被人以暱稱稱為Billy Graham。他於1918年11月7日生于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父親Frank一生務農,母親Morrow是一位賢惠善良的基督徒。

葛培理16歲時在福音佈道家Mordeccai Ham牧師的佈道會上受到聖靈感動,來到上帝面前認罪悔改,決志作基督的門徒。高中畢業後,葛培理進入Bob Jones College受造就,1937年又轉學到佛羅裏達州聖經學院(今三一學院)。他19歲的時候,決意將自己奉獻給主,向主祈禱說:「主啊,無論你叫我做甚麼,我都願意去做。」他在聖經學院進修期間開始到各教會講道,也在公共場所及酒吧向人傳福音。

1940年,他再進入惠敦學院(Wheaton College)修讀人類學,並在那裏與一位在中國宣教的鍾醫師的女兒鍾露絲(Ruth McCue Bell)墜入愛河。兩人在他1943年畢業不久後結婚,育有五名子女。

葛培理從1943年到1945年在浸信會擔任牧師,隨後開始從事「青年歸主」(Youth For Christ)事工,並多次舉辦「青年歸主」佈道大會,帶領許多人悔改歸主。1947年起,他開始了個人佈道生涯。幾位老同事與他一同在葛培理佈道團(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事奉至今數十載,成為佳美的見證。

1949年初,葛培理到洛杉磯舉行佈道大會。當時他對自己所要傳講的信息起了很大的掙紮,就獨自在山上祈求主的引領,終於獲得確據:他必須憑著聖靈的大能與聖經的權威,傳講「當代人所需要的福音」。

那次洛杉磯佈道大會持續了8個星期,統計下來竟有35萬人次參加聚會,3千多人決志信主。決志的人當中有著名電影明星、奧運選手以及黑社會首領,加上媒體的報導,「葛培理」一舉成名,轟動了全美國。

1954年,葛培理在英國倫敦舉行為期12個星期的佈道大會。開始時受到媒體與名人的冷嘲熱諷,認定他必會失敗。當時氣候惡劣,陰冷下雨,但因聖靈作工,每天約有6萬人帶著饑渴慕義的心湧進會場聆聽真道。最後一場在溫布里足球場的聚會有12萬群眾聚集,送別這位從美國南部來的年輕傳道人,就連英國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腓謝也前來參加。幾天後,英國首相邱吉爾特地接見葛培理。葛培理對邱吉爾說:「唯有耶穌基督是世界難題的答案。」首相深受感動。那次在英倫的大會,單單決志信主的人數就超過4萬人。

此後,葛培理不斷被邀往蘇格蘭、北歐、德國、加拿大、印度等地舉行佈道大會。1957在紐約的首次佈道大會成為所有佈道會中曆史性的一筆:在面對排斥的情況下,聖靈的作工打動了千萬人的心。面對熱烈的人群,原定為6周的佈道會不斷延長,最後葛培理足足講了4個月之久!100多天裏有240多萬人次參加聚會,6萬1千人歸向基督。這場佈道大會也是第一次被電視現場轉播的福音聚會

60年代到80年代之間,葛培理走遍世界各地,前往美洲、非洲、亞洲各國傳揚福音。在韓國漢城所舉行的大會,參加人數突破了歷史的記錄:一夜聚會的人數達到100萬。80年代初開始,他進入共產國家,如匈牙利、羅馬尼亞、東德、蘇俄、中國大陸,甚至也進入朝鮮,與當時的領袖金日成會面。上帝為他敞開的「傳道之門」無人能關。至今,他的佈道足迹遍至全球185個國家,親臨會場聽他佈道的人數超過2.1億,當場決志信主者將近300萬。

葛培理的夫人露絲從小在中國長大,直到17歲才離開。葛培理對中國的宣教因而有著特別的感情。他曾于1975、1985、1990年三度訪港舉辦佈道會,1975年在台灣佈道,1988、1994年訪問中國大陸。他曾對中國大陸的基督教狀況發表評論說:「20年前,整個中國幾乎沒有一座教堂開著,今天則有數萬個教堂開著,我們應該對此感到高興。」

葛培理35次榮膺「世界十位最被尊敬的人物」,是近代人物中當選次數最多的一位。今年年初,《時代》周刊將他列為「全美25位最具影響力的福音信仰人士」榜首。他與美國歷任總統都有良好的個人關系,並曾在 8次總統就職儀式上帶領祈禱。

今年6月24日至26日召開的大紐約佈道會,極有可能是他在美國舉辦的最後一次佈道大會。現年86歲的葛培理患有腦積水、前列腺癌及帕金森氏症等多種疾病,在去年一次摔交導致髋骨骨折後,只能拄拐杖行走。他表示自己並不懼怕死亡,而是盼望與主耶稣見面。他又在佈道大會上對9萬多會衆說,雖然自己講過這將是最後一次佈道會,但「I never say never」。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