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西流的智慧:《创世记》严谨与虔诚并重的释经路径

德国著名学者德承高教授讲述四世纪教父的独特诠释方法

大巴西流的智慧:《创世记》严谨与虔诚并重的释经路径
崇基神学院16日举办了一场题为"大巴西流对《创世记》第一章的诠释"的讲座,德国图宾根大学新教神学院著名学者德承高教授主讲。(图:Hermas Wang)
大巴西流的智慧:《创世记》严谨与虔诚并重的释经路径
德承高教授(右)接受致谢。(图:Hermas Wang)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16日举办了一场题为"大巴西流对《创世记》第一章的诠释"的讲座,德国图宾根大学新教神学院著名学者德承高教授(Prof. Dr. Volker Henning Drecoll)主讲。讲座剖析了四世纪教父大巴西流独特的解经方法及神学思想,吸引了众多师生参加。

教授首先介绍了大巴西流所处的历史背景,指出当时的解经存在两种主流倾向:一是滥用"寓意解经",解经者将自己的哲学观念强加于经文,例如,将《创世记》实体的"黑暗"直接解读为一种与神对立的的邪恶力量。二是将《创世记》过度"科学化",将其视作自然科学教科书,用以寻找地球的形状、周长等问题。大巴西流认为这两种方法偏离了圣经引导人认识造物主的根本目的。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巴西流建立了一套严谨的认识论框架,包括三层:第一层是人类心智无法完全把握的终极"实在"或"本质"(Ousia),第二层是透过感官形成、片段式反映了不完整本质的"概念"(Ennoia),第三层是有限地表达概念的"语言"。这显示了人类语言与终极真理之间的鸿沟,并解释了为何需要更审慎的解经方法。

在此认识论基础上,大巴西流提出了一条既严谨又虔诚的解经路径,德承高教授归纳为几个核心步骤:首先,大巴西流相信圣经的措辞是在圣灵的默示下被精心拣选的,解经必须从"字面意义"出发,全然信靠圣经的用词,例如经文上的"草"指的就是真实的草。其次,字面的象征意义的关联必须在圣经内部寻找,不能任意发挥,例如连系《以赛亚书》40:7、8中的经文的"草"比喻人生短暂的。最后因神的本质是不可知,解经时应当专注于认识圣经所启示的、可以被认识的方面——即神的属性和作为如良善和公义、创造和护理等。

讲座结论强调,大巴西流的《创世纪》解经有纯粹的牧养与属灵目标,要引导读者通过观察经文中所描述的、真实可感的被造世界如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从而油然生发对造物主的惊叹、赞美与敬拜——而非仅为知识的满足。

在讲座后的问答环节,有参加提问巴西流的思想有多大原创性。德承高教授回应道,由于大量古代文献已佚失,很难断言谁是第一人,但他强调大巴西流的关键创新在于将《创世记》的诠释焦点从科学与宇宙论的辩论成功地转移到坚固信徒、引向敬拜的牧养目标上。

另有提问者想了解巴西流对非基督徒哲学的看法。教授指出当时代处于思想转变的过渡时期,大巴西流会引用柏拉图等观点作为辩护策略,但并不将其视为智慧的终极来源,这反映四世纪基督教思想正逐步建立自身的权威与自信。讲座在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1 2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