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ith Driven Entrepreneurs 2025年會議粵語聚會在上周六(18日)以「Righteous Risk」(正義風險)為主題於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蒙恩堂舉行,匯聚了近30位以信仰為驅動的基督徒企業家與投資人,一同探討並見證信仰與商業交融所帶來的變革,並藉著聚會互相結連,以信仰為力量帶來改變。
大會特別邀請經營海產食品批發生意的陳嘉威弟兄分享在職場上的特別經驗,以及信仰在當中如何影響他做決定。
主持:信仰如何影響你生意的發展呢?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好嗎?
陳嘉威:從我開始打工說起吧。在做生意之前,我打了五年工,在海產批發行業的營業部。面試時,老闆比較直接。他說做銷售就要「投其所好」,建立關係需要懂「嫖賭飲吹」幾件事,比如打麻將、去馬場之類的。他說得很直接。我聽後愣了一下,告訴他我是基督徒不會賭錢,但我相信我無需用這些方式都能夠跟客戶建立關係。
我說:「如果你給我機會,三個月假若我做不到會自動離開或者你解僱我吧!但我有信心能做得到。」結果他真的聘請了我。我當然沒有用他的方法去建立客戶關係,相反我主動要求他讓我跟司機一起出去送貨、直接認識客戶了解需要,就這樣我便進入這行業打工了五年。
1989年因九七問題老闆要移民,他想結束生意。我建議與其結束生意,不如分一點點股份給我讓我接續打理業務。他和另一位股東商量之後,竟出乎意料地給我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這是我完全沒想過的。另一位股東是印尼人,老闆們都不在香港,等於完全交給我打理。
我師傅老闆離開香港八年,直至1998年選擇回流。在生意上,我倆對於發展方向的想法開始出現不同。公司一直單一批發,而我看到市場趨勢要多元化。2000年有幾個朋友想創業交貨(做餐廳酒店供應),但無論我怎樣推介公司和他們合作,老闆卻不同意。最後我選擇尊重他的意願說會放棄並推掉朋友時,他卻突然非常生氣,責罵我不能隨便『話做又話唔做』,下令第二天『要麼收到我的道歉信,要麼收到我的辭職信』。
其實我和他多年關係良好,像兄弟一樣。雖然信仰和價值觀有很多不同卻談不上衝突,很多的討論卻是尊重。那一刻實在給我施加很大壓力,當晚我只好和太太商量。很多事情沒她同意我不敢輕舉妄動,因太太在家照顧讀小四的女兒並無收入。我太太說,如果待得不開心就不要勉強,大不了從頭再來,支持我的決定。第二天我遞上辭職信。當時我沒想太多,覺得自己還年輕還可以。
辭職後沒想到另一位印尼股東特地飛來香港找我商量。他的股份是40%,我是20%。他說支持我,並提議開股東會罷免董事支持繼續由我營運。那一刻對我來說,真的很難接受。只能告訴他,這位香港老闆帶我入行,是我師傅。我打了五年工,和他共事了十三年。因這份情誼,我不可能在這一刻背棄他,我做不到。
但另一邊,香港的老闆卻以為我與那印尼老闆要聯手怎麼樣。即使我解釋了他仍不放心,有一天他叫會計主任拿文件來我房間要我簽,是關於退任董事和刪除授權我為支票簽名人的文件。我望著嘆了一口氣。心知道如果我簽了,就沒有拿回我股本的話語權。不簽便證明我想對著幹。當刻真是很艱難作決定,連和太太商量的時間都沒有。只因我不想糾纏於兩位老闆之間左右為難,我還是簽名了。之後一個人在房間禱告,深知已無退路,亦無法再計劃將來,一切只能交託那天上的老闆主耶穌。但內心却變得很平安。
沒想到離開公司後我接到很多電話,包括有獵頭公司、有外國公司想請我去做部門主管;也有本地大公司說可以特別開個部門給我管。還有很多朋友找我想合作。那位印尼的老闆也邀請我說:「不要緊,我們再一起開公司合作吧!」但我回答說跟誰合作都可以,就是不能和他合作,我辦不到。就算我離開了,我的前老闆依然是我師傅,大家仍是朋友。
最後我決定自行創業,公司註冊在家減輕開支,自己就開Van仔親自送貨。因海產批發生意需要不少流動資金。而我手頭資金極有限相當艱難。感恩有本地及外國朋友幫忙,無條件准我先拿貨,賣了以後再付款令我感動。上帝的帶領真確很奇妙。
創業讓我經歷神很多恩典,感恩天父老闆為我開通很多出路。最特別的是有位在新加坡的朋友介紹了跨國水產公司亞洲區負責人跟我談合作。他不但願意支持信任我,又為我想要的貨源介紹供應商,給我批出很好的條件,以超低息、無抵押貸款過千萬的額度讓我可全球賣貨,90天內結付清還就行了。這是許多人——包括我的舊老闆都意料不到的。在我來說,很清楚看到一切的背後有主安排,是人不能預計和計劃的。當我邁出順服的一步,上帝也讓我一步一步經歷祂的深恩厚愛。
主持:正所謂很多事都無法預期,那麼在很現實的挑戰和信仰的衝突中,你怎樣取得平衡?
陳嘉威:很多時候我們會面對做決定的那一刻,好像剛才分享的——前老闆要我簽文件,心裡是知道風險的。那憑什麼在當下作出抉擇呢?是什麼使我願意放棄過百萬股本的話語權呢?
也許是從小信仰的基礎在我們生命裡頭,叫我們能在生活中活出聖經的原則。我想,這可能是與神關係的操練過程。我是否凡事都得勝?我完全沒有把握。其實,大家都明白不是所有時刻我們都能做得好。往往在關鍵的時刻,你的人性反應就反映了你骨子裡面有些什麼。但那樣東西是源於什麼呢?是不是我以為自己很偉大?我不敢說我所有決定都正確、合乎聖經。我純粹是感受到、或者感覺到我需要這麼做。有些東西我過不了自己那一關時我就寧願放棄,是這麼的一回事。
其實我的人生經歷過三次很大的失去。童年時有過一次。我爸爸過世那年我十一歲,我姐姐十二歲,我還有兩個弟弟。我母親是一位老師,是天主教徒;我父親是基督徒。他是開廠做生意的,被親戚騙了欠下巨債,壓力很大。有一晚我們一起吃飯,其間我爸爸覺得很不舒服,倒下了,被救護車送去醫院急救。當晚我們四姐弟跪在十字架前為父親禱告。但天父無聽我們的禱告,兩三個小時後,媽媽和親戚悲慟地回來——我知道我父親已經不能再回來了。
自此,我對上帝有很多埋怨,性格變得很反叛。對於那位騙我們錢的親戚恨之入骨,想殺死他。我內心存在很深的恨,令我很辛苦,很困擾。直到中四升中五那年的暑假,我有機會參加教會夏令營,有時間於信仰裡面反省讓自己沉澱下來。我哭了很久,然後回轉再歸向神。上帝讓我迎來生命很大的轉變。
雖然到今天我對一些事情仍然不明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但我接受了。我把自己對上帝的那種鬱結、那種埋怨放下的時候,我心裡面就有了很深的平安。這是極大的禮物,這份很深的滿足讓我可以繼續前行走下去。
後記
生意人在商場上常處於風高浪尖,必須步步為營。陳嘉威會後跟記者分享,他自始至終恪守信仰原則:「有些事情的發生確實超過人的預期,抉擇之間我選擇了忠於神與人,寧可讓步,後果其實是當時沒有多想的。」
作為基督徒商人,他能做的只有盡心持守信仰,看重神的關係、聖經教導,工作上盡力遵守神的道,對上司拍擋克守誠信、守約和尊重。他說:「在自己成長路上,我清楚知道天父不會按照我想要的劇本做事。我只知道,我所經歷的事情不論是好是壞,在主裡面都有正面的價值!」
雖然自立門戶過程艱難,但他全然交托給「天父老闆」,盡職依靠主,結果不單收獲事業的豐盛,生活亦是充滿恩典、喜樂與平安:「神向我們所懷的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
分享最後,陳嘉威最後以《聖經》耶利米書33:3見證神的信實:「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