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中国、越南、印尼等地均发生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累计共570多例,其中330死亡。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经过数月争议之后于当地时间2日向全世界发表了有关变异禽流感的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AI,H5N1)基因只要加以简单操作,将其变种之后将轻易于人群中传播,而且死亡率高达60%。 这份关于变异禽流感的研究论文能否公开发表引发争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内的许多机构认为,研究存高度危险性,一旦被利用作大规模生物恐怖袭击,又或发生病毒泄漏的事故,将威胁人类安全。 H5N1病毒为引发禽类及鸟类发生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的病毒。自2003年中国、越南、印尼等地均发生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累计共570多例,其中330死亡。患者绝大多数为接触发病禽鸟而被传染。而该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人造H5N1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注入小白貂体内,结果其他小白貂亦被感染。白貂跟人类同为哺乳类,同为透过呼吸道感染病毒,故研究员推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于人类间传播的可能性很高,而且一旦感染将大规模传播,死亡率高达60%。即使是稍小规模的感染,亦非人类能够承受。
此类实验的高危险性还存在于一旦发生病毒泄漏事故,将引发人传人的灾难。故此有言论提出,该论文公开发表之后,将有成百上千个实验室仿效,对变异H5N1型病毒进行更深入研究,因此解释如何避免发生病毒泄漏事故,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会是一个更直接、更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