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會中的合一與衝突
教會中,儘管強調合一,但實際相處和合作難免會有磨擦和衝突,觀潮浸信會黎偉恒牧師以MBTI性格學為基礎,透過四種典型性格組合的講解,並結合教會實際場境,幫助參加者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徵,從而促進彼此的溝通和合作。
觀潮浸信會、MBTI培訓師黎偉恒牧師透露,2020年與設計師合作通過動物象徵不同MBTI人格類型並出版《MBTI人際探險》。他強調,MBTI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工作及與不同類型的人互動,個體會有變化,MBTI作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客觀參考工具。
他當場進行一次測試,詢問參加者如果感到不開心,想要哪位聖經人物來安慰自己。大多數人選擇了巴拿巴,他被譽為「安慰之子」。黎偉恒指出,聖經人物往往在我們心中形成固定的形象,這種解讀是主觀的,因此使用MBTI作為客觀工具來理解不同人的性格,才能在教會中實現愉快的合作。
他強調:「工具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使用。MBTI讓我們的認知更加豐富,但不能凌駕於聖經和其釋經之上。」
實幹型:尼希米、亞伯拉罕、雅各、馬太
MBTI性格類型將人類的性格分為16種,各自具有獨特的特徵和行為模式,並把心理差異劃分為四個對立的組合。四個組合遵循 I/E、S/N、T/F、J/P的順序,進而生成16種可能的字母組合,MBTI理論不僅是四個編號,還代表功能:
「ST」類型的人適合擔任行政和實幹型的角色。在教會中,這類人通常專注於實際操作,適合參與和籌劃活動。例如,尼希米在52天內完成了耶路撒冷城牆的重建,儘管面對埋怨,卻不受他人情緒的影響。亞伯拉罕、雅各和馬太也屬於這個類型,在教會不應簡單地將人劃分為好人或壞人。
因此,「ISTJ」和「ISTP」類型的人喜歡維持既有的操作模式,對未來的想像會感到困難。在教會的年度計劃中,他們可能很難具體想象五年後的情景。
助人型:摩西
另一方面,「SF」類型(助人型),強調及時幫助他人以獲得滿足感,若對方有回應則更能讓他們感到開心。在教會的服事崗位上,很多同工都屬於這類型。摩西並不是傳統的助人型,他屬於「ST/SF」類型,因為他需要有人陪伴,因此多次推辭神要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命令,及至神委派亞倫陪他。
黎偉恒指出:「這提醒我們,神要求我們在教會超越自身性格的限制,接受挑戰。」
聆聽vs熱情:馬利亞vs馬大
同時,「ISFJ」和「ISFP」類型的人善於細心聆聽,馬利亞正是這類型的代表;「ESFJ」和「ESFP」則熱情參與滿足他人的需要,例如馬大接待耶穌。然而,這類人有時因為急於回應而給他人施加壓力,雖然本性善良,卻也需要靜下心來。
情緒波動型:約伯
「INFP」類型的人情緒波動大,難以被外界所理解,這類人常常在教會中能感受到被聆聽的氛圍,約伯就是這類型的代表。此外,「NF」(理想型)的人傾向於憑著信心去幫助別人,而「ENFJ」和「ENFP」則善於傳遞價值觀,影響他人。
黎偉恒提到,如果這類型的人擁有異象,應該多詢問神的旨意,否則容易陷入自我滿足的泥淖。
批判型不受教會歡迎?
至於「NT」類型的人,通常偏向抽離和分析,因此在教會中往往不受歡迎,因為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可能讓人感到不快。他們可能會質疑佈道會對傳福音的成效。黎偉恒分享一個案,有位弟兄初來教會時提出了許多批評,後來被邀請加入執事會,才理解到教會的工作與面臨的挑戰,最終他願意以自己的專業知識來服務教會。
將不同性格特點的信徒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是至關重要的,他指出,以前教會呼召事奉人員只是考慮他們的出席率與靈性,而現在需要更深入的考慮他們的個性特質,從而讓每一位成員能夠發揮所長,達成教會的使命。」
黎偉恒總結說:「牧養不同特質的人要因材施教,讓他們發揮才幹。基督的身體是16種性格加起來,每一種性格都是獨特的。」
福音證主協會、伯特利柏祺城市轉化中心、觀潮浸信會合辦2024第八屆全港教牧領導力發展日,於10月9日在觀潮浸信會舉行,主題為「重連使命」Reconnect,上午設主題講座及下午實戰工作坊,對象為牧者、長執、信徒領袖,約200人報名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