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传统讲座】穿僧袍融入中国 传教士罗明坚译拉丁文《四书》贡献巨大

【大公传统讲座】穿僧袍融入中国 传教士罗明坚译拉丁文《四书》贡献巨大
油画:罗明坚—在翻译《四书》。
"天主教在中国:微观透视"学术讲座3月1日在中文大学举行,此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与宗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为"大公传统系列讲座"的首场活动。

其中,中山大学宗教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的王慧宇以"首部拉丁文《四书》译本对儒家道德概念的解释和翻译"为题主讲。探讨了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的拉丁文《四书》译本如何阐释儒家经典中核心道德概念,揭示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思想碰撞与融合的复杂图景。

他身著僧袍 以本土化的方式传教

王教授首先概述了传教士罗明坚的生平与传教经历。罗明坚1543年出生于意大利,早年学习法律并供职宫廷,后加入耶稣会,并于1579年抵达澳门。在澳门,他刻苦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最终获准进入内地,在肇庆等地传教。

罗明坚不仅是一位传教士,更是一位积极学习和融入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他身著僧袍,取名"复初",力图以本土化的方式传播天主教。罗明坚在中国生活十年间,游历中国全境,观察他们的风俗、语言和宗教,绘下中国地图出版成《罗明坚中国地图集》,是对中国西北部各省生活、文化和农业习惯的重要记录。

他的拉丁文《四书》译本是儒家经典首次被完整地翻译成西方语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罗明坚之前曾向西班牙国王敬献过西班牙文的《四书》部分译本,但拉丁文译本更为全面、系统,包含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全部内容,甚至还包括了明代著名的道德教育书籍《明心宝鉴》的部分内容。这为西方世界了解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王教授详细分析了罗明坚的翻译策略。他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力求忠实于原文,但在翻译过程中,也巧妙地融入了天主教的思想和《圣经》的叙述方式,以求译文既能准确传达儒家思想的精髓,又能为西方读者所理解。这种翻译策略体现了罗明坚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用字巧妙融入中西文化信仰思想

讲座的重点在于罗明坚对儒家核心道德概念的翻译和阐释。王教授选取了"性"、"心"、"仁"、"人政"等关键概念,逐一分析了罗明坚的翻译选择及其背后的思想考量。

"性"的翻译: 罗明坚将“性”译为拉丁文“natura”。学界对这一译法具争议,“natura”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可能带有目的论色彩。然而,罗明坚在译文中既强调了"性"的本质含义,又注意到了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他将"性"解释为"生命的本质",同时又提到"本性是光照于人的理性",体现出他对"性"的理解并非完全静态和固定的。

"心"的翻译: 罗明坚采用了“cor”和“anima”两个拉丁文词汇来共同诠释,分别侧重于理性和情感两个方面。这种翻译方式体现了罗明坚力求全面呈现"心"的丰富内涵的努力。

"仁"的翻译: 罗明坚在翻译时融入了"爱邻人"的基督教思想。他用“pietas”和“humanitas”来表达"仁",其中“humanitas”强调"爱邻人"。

"人政"的翻译: 罗明坚使用了与拉丁文传统中具有多重含义的“pietas”相近的词汇来翻译"人政",既强调了“人政”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又暗示了其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某种关联。

值得关注的是,罗明坚将孟子定义为"哲学家"和"贤者",而对孔子不仅称其为"哲学家",更赋予其"圣人"的称号。王教授认为,这种定位反映了罗明坚对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解,以及他在中西文化之间进行调和的努力。

"非孟"思潮的影响

王教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在耶稣会早期来华传教的文献中,《孟子》译本长期缺失。她指出,尽管罗明坚的拉丁文译本包含了《孟子》,但在罗明坚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耶稣会士似乎对翻译的《孟子》缺乏兴趣。王教授认为除了《孟子》本身在语言和思想上的翻译难度较大之外,当时可能还存在著明末清初思想界"非孟"思潮的影响。

她进一步解释说,明朝晚期,一些学者对孟子的思想、特别是他对宋明理学的启示作用持有批判态度。这种"非孟"的倾向,可能影响到了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对《孟子》的接受和翻译。王教授提到,利玛窦本人可能就对孟子有所保留,这种态度或许也影响了其后的耶稣会士,导致《孟子》译本长期未能出现。

"一位真正的沟通中西思想的先驱"

在讲座的最后,王教授总结了罗明坚拉丁文《四书》译本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她强调,这部译本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世研究儒家思想和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她总结道:"罗明坚的翻译工作,虽然受到时代和个人认知的局限,但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他在中西文化之间架设桥梁的努力,都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是一位真正的沟通中西思想的先驱。"。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