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院牧事工廿载 神话语行出全人医治

伊院院牧事工廿载 神话语行出全人医治
慕皑牧师相信院牧事工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尚有许多未得之地,基督徒的重要性不比医生少。(图:基督日报记者)
伊院院牧事工廿载 神话语行出全人医治
伊院院牧事工创办人之一的朱志伟牧师分享了事工的起源和回顾廿载的恩典。(图:基督日报记者)
【本报专讯】伊利沙伯医院院牧事工于8月30日庆祝成立二十周年,主要来自油尖区的教会长执及医护人员济济一堂将感恩献上给神,回顾神的话语如何带领事工行出全人医治,结出许多美好的果实。

当日感恩崇拜假逸东酒店地库金钻厅举行,以"应许之地 神是我们所依"为题,由张慕皑牧师证道。经文取自约书亚记一章1-3节,有关神命令约书亚带领以色列百姓进入祂所应许之地的记载。张牧师指出,就像约书亚的军队进去应许之地那样,我们不单是熟读或谨记神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去"遵行"。教会不是需要读道的人,也不是需要听道的人,而是需要用神的话语去改变弟兄姊妹。

张牧师勉励伊院院牧事工说:"我们需要行出全人的医治,除了为病人解决病苦和提防病魔,还用神的话语去安慰病人和提防恶魔,以及改变病人的生命。"

张牧师引用外国的案例来说明"灵命的修养"的确是有治愈疾病的效果。据悉,美国医疗界已经开始邀请教会一同合作,为病人提供全人医治。有很多研究显示人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跟信仰有关系。比如,充满罪疚感的人免疫力下降;也有人发现崇拜的人比没有崇拜的人身体更健康;得到别人祷告的病人比起没有得到别人祷告的人痊瘉率更高。

展望未来,张牧师相信院牧事工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尚有许多未得之地,基督徒的重要性不比医生少。就算一般人不能叫人身体得治,但可以叫人的心灵医治、得永生。

作为伊院院牧事工创办人之一的朱志伟牧师分享了事工的起源,是由两个小组擦出火花而起的。1987年,数位油尖区教牧同工经常接触到病人和探访医院,记念著病人和他们家人的需要。他们希望发起医牧事工,朱牧师就被推举为主席。后来朱牧师找到了一位基督徒医生,通过这位医生的查经小组找到更多基督徒医生的联系,并逐家逐户去拜访他们的诊所,跟他们分享医牧事工的异象,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筹得一笔捐款。

傅大卫牧师、陈一华牧师、湛乃斌牧师等几位对院牧事工有负担的牧者们跟朱牧师一起合作,主动接触伊利沙伯医院基督徒团契,并联同香港基督徒护士团契齐心把院牧事工异象推广,伊院院牧事工始能起步发展。于1987年11月19日,经历四次筹备委员会会议后,第一届院牧事工委员会终于正式成立。

过去二十年伊院院牧事工发展快速,在带动本港医疗界福音运动以及院牧事工方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2005年,伊院院牧事工举办第一次全港医疗界培灵布道大会,于医管局总部举行,700多人出席。同年启动崭新的事工"领羊网络",医院院牧部与教会一同配搭来为病人提供身心灵的全人医治。

徐玉英总干事在感恩崇拜上分享到社区联系对院牧事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她介绍领羊事工的圣经根据来自约十章14-16节"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事工的目标是"领养医院出生的初信小羊,并引导进入教会,归入羊圈,扎根生长"。

带领一个初信者,必须教会牧者、会友及医院院牧的参与,每当院牧成功帮助医院内病友/家属/员工决志后,便应立刻安排教会"领羊天使"尽快进入院内认识初信小羊,并开始探访及在适当时邀约回教会聚会。

领羊事工的发展由2005年10月份时的10间网络教会增至本年度分布于油尖旺、九龙城、红磡、深水埗、观塘各区的24间教会。目前共有62名"领羊天使",有162名"小羊"被转介去合适的教会,结果114名加入领羊教会,另外的48名未有返教会,甚有果效。

领羊事工呼吁地方教会能够认定医院为本地宣教工场,与院牧紧密联系,彼此成为福音伙伴,亦鼓励有心志的会友参加医院的探访义工训练,并成为院牧部探访义工,随时进入医院接待"小羊"。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