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昨天晚上上網看到一則新聞,指某某超級市場已取消了維持只有一星期拒發免費膠袋予顧客的計劃。事實上,我十分歡迎這個計劃,較早前各大超級市場 都主動推廣使用環保袋,又每星期二定為「無膠袋日」,這樣的安排,相信最重要是要提倡環保,而環保的起點,相信也是來自個人的生活習慣,我想不到自備購物袋有甚麼困難 之處?因此我已慣常自備購物袋,有時真的忘了帶備,也盡可能借用超級市場的購物車,也十分方便。上星期某某超級市場實行了索取每個兩毫環保膠袋作慈善捐款,收費已很便 宜,但總算是邁向一個新的里程。可是這計劃自上星期推出後,卻被廣大市民的批評,有的認為捐款去向不清晰;又有環保人士認為她們只是「博宣傳」,動機並非推動環保;甚 至我親自聽過該超級市場某分店的收銀員說:「真的那麼殘忍?連一個(白色)膠袋都不給顧客?」結果,該超級市場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解釋,主動終止了這個計劃。 一間商業機構無非是以盈利為大前提而存在,如有商業機構能夠配合社會道德、社會利益和社會成本作為經營的考慮因素,實屬難得。誠然,上述公司並不是因為受著政府或社會 團體的壓力而必須推行該計劃,她們主動積極的推行,也不見得有何實質上的額外收益,社會人士應大力支持,可惜事與願違。以上一事,是否反映到部份香港人的短視,凡事只 從小處著眼,缺乏宏觀的視野和胸襟? 另一方面,以上事件也讓我思想到,其實一個計劃背後,除了需要有一個清晰明璀的異象和方向外,更需要時間及有效的方式將這些異象傳遞,還有那股背後不輕易放棄的使命感 ,計劃才能夠從序漸進及有效地實行。 想到今天我們承擔著教育的使命,曾幾何時何嘗不是面對著種種的批評和輿論,而失卻了起初的熱誠和使命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句話對我們來說也許是似曾相識!求主賜 我們信心和勇氣持守及回應從祂而來的明確的異象和使命;更要求主賜我們智慧分辨,甚麼才是祂真正託付給我們,而不是我們個人自以為值得做的事;並求主賜我們順服的心, 去履行一些自以為無可能,卻是祂所看重的事情。 原載於〈伯特利中學牧函〉(2007年11月26日),已獲許轉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