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距:米老鼠與黑貓警長

美國大選年的總統選舉辯論,議題都會集中于經濟與外交軍事政策,前者有關于民衆的生活,選民往往採實用主義的短期行爲立場,後者則有關于美國的利益,選民則往往呈現理想主義的短視觀點。 中美經貿議題,是經濟與外交軍事政策交叉的議題,一定會被提及,2012年也不會例外。而以中美當前的經貿關係及兩國地位,選民的短期行爲立場和短視觀點,將更爲明顯。 兩個大國的和平相處的粘合劑往往是兩國文化的融合,文化差異越大,誤解越多,誤判就越多,就越難和平共處。那些處于地緣需要而進行的結盟,一旦這種需要消失,兩國的結盟也就不複存在。因此兩國的友好往來與曆史無關。例如曆史上,法國幫助美國打敗殖民主英國,但現在的情況是,美國與英國是鐵杆子兄弟關係,而美國與法國總不在一個調子上跳舞。原因也許是美國與法國屬于兩個不同文化範疇,而英美兩國卻是同文同種,差異極小。 中美兩國的文化差距到底有多大,可以說這幾乎是東離西的距離,一個是日出之處,一個是日落之端。同時太陽所經之處,卻是兩種處境。這種差距大到,連許多華人後代都只認同美國文化。例如:他們對西藏問題的看法,完全是美國的觀點,因爲他們根本無法讀中文的曆史資料。 前幾年,美國公共媒體對行人作隨機調查,問他們認識幾個中國人,結果答案是,一是毛澤東,一是姚明,就這兩個人,差不多這個時候,紐約時報有一幅報道張藝謀的新片,文章一開頭就寫「香港導演張藝謀」,連紐約時報這個把關甚嚴的大報,都會把張藝謀中國人弄成香港人,更何況一般的行人呢?這表明美國人極其不了解中國,原因是美國人一般不關心國際事務,中國太遙遠,又無切身相關利益,不了解是十分自然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中美兩國的文化也有相融合之處,如美國人民愛看武術,兵馬俑。美國青少年中,願意看中文發音,英文字幕的電影,都是成龍,李連傑等人演的武打片。 兩國文化的差異,會造成兩國人民的誤解及兩國之間的誤判。因此強化雙方的文化交流,增進了解,增進友誼是兩國和平相處的必由之路。 不過文化差異中有可以調和的,有不可調和的。如美國文化會産生出卡通明星米老鼠,而中國文化産生的卡通明星是黑貓警長,貓與鼠的天敵關系,表明中美文化中存在認知構架上存在對立的差異,是難于調和的。 美國人爲什麽會認同「中國威脅論」,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印象中,強國具有侵略性,因此中國不例外。但如果爲美國人民如果認識到中美的差異的巨大性和不可調和,就會理解中國的「王道」與西方的「霸道」的不同。中國的掘起不會與德國,俄國和美國一樣。中美差異可以說明「中國的掘起」會是個例外。 對于可調和的,可以努力讓兩種文化相互趨同,對于不可調和的則要讓雙方都明白,認識和接受差異。只有先接受差異,認識相互的不同,終有一天,不可調和的差異才會變爲可調和的差異。 所以中國對外交流不僅僅只是要縮短雙方距離,消除差異,而且要強調中美文化的巨大不可調和的差異,只有美國人民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性,他們才會接受中國的掘起,並認爲中國是可以與世界和諧相處的。 ******** 作者:朱易,本報專欄作者。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並組織基督教信仰與文化報紙,現任《國際日報》總編輯。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著作。 專欄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和觀點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