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斌:Human Library 中的神学思考

作者:何兆斌——《Breakazine》编辑 突破机构书志Breakazine!与一代人公社合作,在11月12日于突破青年村,举办了全港首次 “Human Library”(真人图书馆)活动。真人图书馆的概念,源自丹麦的「停止暴力组织」(Stop the Violence)。一群丹麦青年人,希望人们透过真诚的沟通,放下偏见,减少社会的暴力。他们于2000年7月一个大型音乐节 “Roskilde Festival”,首次举办真人图书馆,邀请了75位真人图书,包括同性恋者、女权主义者、伊斯兰信徒、残障人士、流浪汉等,与音乐会参与者对谈,并提出了「请别以貎取书」(“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等口号,鼓励读者直接面对自己的偏见,打破互相的标签,看见背后的真人故事。 在11月12日香港举行的真人图书馆,分上、下午两个时段,每个时段约有25本真人图书。上午时段的「书」,属于被大众称为的「边缘人士」,如戒毒者、少数族裔等;下午则是「小众系列」,是一些在社会上有另类想法的人,如行为艺术家、自称为社会滋事分子等。每本「书」在每节时段(约45分钟),会与2-4位读者对谈。彼此在互相尊重的「图书馆规则」下对话。「图书」有权不回答读者的提问。 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几位编辑一心希望改变人们爱标签别人的气氛。活动期间,有同事提到,真人图书馆会否就像天国的筵席?这一下提出,让我再次思考路加福音14章,耶稣所说的筵席比喻: “同席的有一人听见这话,就对耶稣说:「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耶稣对他说:「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众人一口同音地推辞。头一个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又有一个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你准我辞了。』又有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那仆人回来,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家主就动怒,对仆人说:『快出去,到城里大街小巷,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仆人说:『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还有空座。』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勉强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 (路14:15-24) 或许,有人以为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原不在被邀请人士之列,只是之前的人不愿赴会,家主才勉强拉他们来。但在13节,耶稣早已指出「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他们原本就是主人要邀请的客人!或部A是由于当时的传统和礼仪,他们才不是主人首先邀请的对象。 在当时以色列的社会背景,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是社会的边缘、被遗弃的人。耶稣表示,天国的筵席,原有他们的份儿。但经文叫人费解的一个地方是:为什么有人要推辞赴席? 其中一个解释,是他们不知道主人的筵席,原是邀请「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人(13节)。当知道要与这一众社会边缘人士共席,他们顾虑到身分和地位,就借故推辞了。 也可能,推辞的人不是这般只顾自己的利益的。他们却觉得,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根本是不配坐席——筵席,不是为尊贵的客人而设的吗?(第7节)。不去赴席?是因不屑与他们同席。 无论如何,家主动怒,是由于这批人临时「甩底」。而这些人「甩底」,很可能是因不愿与某些被邀的人同席。 耶稣这比喻的震撼之处,在于它一反很多人对进天国的联想:或许,我们大都觉得,进天国要符合一般人(如普遍信徒、教会)列出的所谓「条件」。我并非想表示,恩典因此是廉价或随手可拾的。但这里的比喻,似乎在说着一件事:一个人不能进天国,很可能并非由于上主不让我们进入。天国的大门为众人而开。我们不在天国的筵席中,很可能是因我们自己不愿意赴宴,与某些人共席。 背着对身分的顾虑;带着标签、徧见、不屑(如轻易就把人打做什么什么「派」、什么什么「后」背后的一幅不屑、自恃的态度),我们可能是自甘放弃赴宴的权利、错过筵席的美好。 耶稣说完这比喻,就说到作门徒的代价,并提到「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甚么叫它再咸呢?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式,只好丢在外面。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34节)盐的作用,是要为整件食物防腐;基督徒在世的责任,是要叫世界预尝 (anticipate)到天国的美好。我想,可以为真人图书馆这活动,下一个这样的神学注脚:活动希望透过两、三个人面对面、直接的对话,了解对方真实、有血肉的故事,从而尝试实践出天国中平等、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氛围。 天国的终极实践,不会在世间出现。我从不认为,我们得怎样想方设法,把天国完全地落实践于世间。而事实也是,去过真人图书馆,可能只会更加深我们的徧见——我们某些类别的「图书」,对很多人来说(包括很多同事),都是非常具挑战性的:有性工作者、变性人、双性人、嫖客……有读者表示,跟某些图书对话后,不单止没有对他们改观,甚至是加强了他们原先对图书的想法(徧见)。原因是对话的过程,让他们更清楚双方对一些事情的观点,立足点根本就完全不同。不过,如此过程,却也让人认知不同的人,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此,营造对话的空间,就要是先让双方踏出第一步,彼此用心地聆听各自的故事和感受。 活动当日,人们在草地上一小群、一小群地坐着对谈——这,可会像天国筵席中「一围围」的情况吗?我们所做的,都是非常微小的。这次真人图书馆,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盼望在上主的恩典下,一种相互对话、彼此尊重的氛围能散播开去。 Human Library@HK网页: http://humanlibraryhk.tumblr.com/ Human Library@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umanlibrary 【鸣谢《Breakazine》编辑何兆斌 投稿】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