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偉牧師:領袖須要作「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堂會如何應變禽流感危機? Angela Choi 2005年11月14日星期一 上午4:55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李鐘郁不久前曾警告說,禽流感人傳人現象的爆發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現在全球正處在危機邊緣。教會是人口聚集之所,且很多流動人口,若一旦爆發禽流感,更需防範人傳人的問題。教會應如何結合自身實際展開具體的應變措施?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胡志偉牧師在「堂會面對禽流感的應變」一文裡,表示教會領袖要作「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以應付當前形勢。 胡牧師借危機管理學的「危機週期」概念,認為危機可分為五個階段:危機前期、預警期、危機嚴重期、清理期及危機後期。他結合當前的情况,向教會提出了應付突發事故的具體建議。 危機前期:做好危機的决策、溝通與準備三方面的工作。 危機的决策——由堂會最高决策層 (長執會或堂委會) 授權組成「緊急應變小組」(由堂主任 / 負責同工與2-3位長執 / 堂委) 就當時形勢作出决策。會衆需要尊重這些决策,同心而行。 危機的溝通——牧者與會衆之間建立內部有效的通訊網絡 (手提電話、電郵、ICQ等)。如果出現事故,可儘快互相通告。 危機的準備——留意禽流感最新動態。預備需用物品如口罩、消毒藥水紙巾、手套、獨立包裝的聖餐饼杯等物。 預警期 :做好危機的應變工作。 堂會於危機前需草擬好具體的「應變計劃指引」,且取得內部共識,以便處理一些可能出現的情况,如教牧長執受感染的話可能有的人事安排、會友受感染時的各種安排等,均事前安排考慮周詳。 危機嚴重期:做好危機的支援工作。 胡牧師認為,此階段面對的不是某一地區的災難,而是整個香港與全球,需要有靈活的應變支援。信徒之間要互相分擔和支援;教會聚會可靈活化為家庭聚會,並利用互聯網傳遞聚會資料,以及鼓勵信徒參與義工,以幫助有需要會友等等。 文章最後,胡牧師著重提到教會要在禽流感危機面前擔當使命,他說:「在禽流感未大規模爆發前,教會同心禱告,祈求災害遠離我們;萬一我們不能逃避,我們要有信心與勇氣面對;2003年SARS期間,基督徒捨身救人的見証,正是教會在危難中發揮美好的使命。」 胡志偉牧師《堂會面對禽流感的應變》原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