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基督徒对纽顿的印象,停留于他只是圣诗《奇异恩典》的作者而已。1725年出身自伦敦的海员家庭,母亲于6岁时过身,11岁随父过航海生活,先后出海6次。1743年,他加入 海军为见习生,过著放纵生活;后来因为逃船而降职,辗转发展之后,他更沦为西非塞拉利昂一位贩卖奴隶商的仆人,遭受不人道的对待。1747年,他遇上一艘父亲朋友的船只, 并于翌年获救返回英国,脱离了如同奴隶一般的生活。航程的风浪,促使纽顿转向神呼求,带领他悔改回转。 抵英后,纽顿继续从事航运,直至1754年。当纽顿更深入研读圣经,他认清当时贩卖奴隶的商业活动有违信仰的精神。1755至1760年,他转为在利物浦任职海港勘测员,期间纽顿 自修研习希伯来文与希腊文。纽顿对信仰的委身,及对圣经的热爱,皆因他深受怀特腓 (George Whitefield)与卫斯理的影响。1764年他被圣公会按立为牧师,在奥尼 (Olney) 牧 养圣公会堂会达16年。当纽顿54岁时,他转往伦敦牧养一间名为St. Mary Woolnoth的圣公会堂会,有27年之久。 纽顿与威伯福斯的交往,缘于1785年当时年25岁的威伯福斯经历灵性更新,打算离开政圈,不再作国会议员,投身宣教行列,他错误认为"属灵"的事比"属世"的事重要得多。 威伯福斯走访纽顿,然而,纽顿劝他不要离开国会,纽顿写信向威伯福斯说:"上帝是为了国家的益处而高举你。"经过祷告与思考后,威伯福斯决心留在国会,从而开展了废除 奴隶败卖的立法过程。1787年,威伯福斯在日记这样写 :"全能的神在我面前放下两个伟大的目标 :禁止奴隶交易,以及移风易俗。"(《一生的圣召》,50页) 威伯福斯对社会公 义的深远贡献,部分源自一位细心聆听、柔和近人的纽顿,从而使威伯福斯认定其一生奋斗的目标。 若从个人功绩而言,纽顿一生能名闻于世的,只是家喻户晓圣诗《奇异恩典》作者,或只是传奇式悔改归主见证而已。其实,纽顿作为"使命导向式领袖"(Missional leader), 他鼓励不少人进入公共空间,彰显基督的临在,正是华人教会领袖要学效的。
纽顿墓志铭刻字,正好见证其一生:"约翰纽顿,为上帝办事,曾放弃信仰与生活放纵,在非洲做奴隶的仆人;却靠著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恩典,蒙保守、挽回与宽恕,并受 委派宣扬他曾破坏的信仰,有16年在奥尼,及28年在此教会事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