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享:如何用《圣经》作蓝本写小说

专家分享:如何用《圣经》作蓝本写小说
施玮(右)分享圣经诗歌审美要点。(图:基督日报/ 坚尼)
大家对《圣经》的印象是甚么呢?一本记载了上帝事迹的历史书,亦或是一本有智慧寓意的书呢?你们可有想过,原来《圣经》可以演绎出更多不同的版本。每一个圣经内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得出不同的意义。

汉语圣经协会上周五举办了一场讲座,分别邀请了从事写作工作的诗人兼作家施玮,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现任宗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主任黎子鹏教授作为讲者,分享以圣经作蓝本的小说创作和释经工作。

专家分享:如何用《圣经》作蓝本写小说
首先分享的是施玮,她的著作《歌中雅歌》、《放逐伊甸》等,都是以《圣经》作为基石,加以创作。她认为文学与圣经是可以相通的,而且《圣经》当中的丰富教义,很容易使人引起共鸣。她常利用圣经中的文字延伸至她的小说世界中,亦即是灵性文学。

她分享了几个圣经诗歌审美的要点:首先,静是人最自然的天性,有了这种天性,而对世间的事物有所感动,配合上诗词的韵律美,从而表达出心中的感动。其次,诗歌有教导性、礼仪性、爱情歌颂以及先知的信息,是社会的基础。再者诗词的形成,大多是人的闲愁而生出来,但以遁第一点的"静"而生出世间的事物的有所感动,所以诗更多是因心静,而生信心脱出一切的闲愁。

除上述的"静"与"愁"之外,还有"悟",对各种事、物、人的顿悟,也生出了诗;此外用词精而简是诗的关键之处。最后,人乎其内,出乎其外。一颗赤子真诚的心可以谱出一首好的诗。她更即席朗读《歌中雅歌》内的两段,深情的文章配上她的动人声线,立即将与会者带进其创作的诗歌世界中,令人神往。

黎子鹏教授表示晚清时期,基督教传教士以中国民间流行的读物形式将《圣经》化成章回小说。而当时的中国民间有说书的传统,他们会将一些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以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由说书人将故事说出。当时《圣经》就是由此传播民间,也加深了听者对圣经故事的印象,也令内容更立体地呈现出来。在黎教授的诠释角度中,他认为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圣经记载的教义是互通的,甚至可以以儒家的思想,诠释圣经教义。

答问的环节中听众踊跃发问,而且问题大多围绕以圣经作蓝本的小说创作心得。

此讲座为汉语圣经协会"2012圣经故事征文比赛"头炮活动。征文比赛已开始接受报名, 详情按此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