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銳的故事:24年出囚牢 用愛打造溫暖小店「匯工房」

阿銳的故事:24年出囚牢 用愛打造溫暖小店「匯工房」
牧養更生人士的李健明牧師、阿銳、新生命浸信會麥偉祺牧師。(圖:基督日報)
阿銳,在囚牢中度過24年,最終重獲自由,選擇以「匯工房」這個溫暖小店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並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基督的恩典讓人重生與重拾希望是可能的。

阿銳在慈雲山長大,年輕時與朋友走上了偏門路。雖然他沒有吸毒,但他的朋友卻陷入了毒品的泥潭,最終被判入獄。阿銳當時以為自己很幸運,但誰知最終犯下嚴重罪行,被判終身監禁。20歲入獄,可幸是在監獄裡表現良好並積極進修,最終獲准提早出獄。

寡言慎重的阿銳自言:「坐了24年牢,甚麼艱辛都忍受得到了。」提到自己的過去,阿銳的眼中泛起淚光,回憶起當年在監獄的日子心裡對家人感到愧疚:「我在監獄的時候,姊姊和妹妹常來探監。我行差踏錯要向她們交代,所以我決心改過自身!」

重過生活一波多折

終身監禁的囚犯即使獲釋,要重投社會並不容易。阿銳說,最困難的是找一份工作,「僱主一定會問這麼多年做過什麼工作,當知道你是終身犯人後,很多都不會請你。」慶幸的是,出獄後有朋友協助,很快便找到工作,重過生活。

阿銳在一間大型連鎖店做燒味師傅十多年。起初,他感到很不適應,同事對他有偏見,但他努力工作,不僅做好自己的本分,還幫助同事做點心,為他們打氣。最終,他與同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從第一天返工被排斥到離職時深受讚賞。他說:「我感到自己被神眷顧,深知很多囚友出獄後找不到工作,感到徬徨,就算找到工作也常常被當作廉價工人。」

生活總有波折,離開這間大型連鎖店後,阿銳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找工作並不容易,這時,有「天真牧師」之稱、關顧在囚人士的懲教署司鐸李健明牧師的大舅坤哥建議阿銳出來做網購。「當初的構思是,不需要勞力,做到80歲都可以,還有老師教我們網購的運作。」起初,他們有五個人合作,但誰知帳戶壞死,生活漸入艱難,經濟只能維持到年底。此時,上帝出手相助,坤哥聯絡阿銳,建議做飲食業而且也可以幫助更新人士。透過李健明牧師創立的弘匯慈善基金會,他們找到了金主支持,與五個以前在囚人士的朋友一起出來開了「匯工房」,第一間店鋪位於上海街。

阿銳的故事:24年出囚牢 用愛打造溫暖小店「匯工房」
阿銳下廚示範「鎮店之寶」手製《香煎韮菜餅》。(圖:基督日報)

從零開始:打造溫暖小店「匯工房」

「匯工房」的意義深遠,「匯」代表著這間舖頭來自弘匯基金的有心人對囚友的支持;「工房」則象徵著這間舖頭像一個工房,可以賣多種食品。上海街店鋪開張時,還透過胡頌恆神父的介紹,藝員馬浚偉也來幫襯。三年後,他們在深水埗福榮街設立了分店。

現在,他們還通過Facebook推介特色美食,包括人手打造的點心和小菜,煎、炒、炆、燉、焗各種美味的菜式,為客人提供餐飲宴會。阿銳還親自示範「鎮店之寶」手製《香煎韮菜餅》,下廚煎給記者品嚐,果然是皮薄餡多,入口即感覺淡淡的韮菜清香味。

阿銳非常感恩,他在餐飲工作中學到了很多,甚至跟安師傅學做點心和廚藝。「做餐廳很辛苦,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蝕底的事都去做。大家一腔熱血,連同事的家人都出來幫忙。生意不夠時,自己不出糧,員工則自願減薪,大家齊心協力,像一家人一樣!」

上帝的恩典源源不絕

阿銳說:「上帝很關照我們,師傅很有經驗,用心教我,客人都來讚好。主叫我在這裡有更多的磨練。」他們還在店舖裡傳福音,擺放了基督教的雜誌,讓客人免費索取。客人來這裡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能得到心靈的滿足。

在日常開店的時候,阿銳如何平衡靈命生活呢?他回憶起當初剛出獄跟李健明牧師去不同的教會,參加為更生人士而設的聚會。如果晚上有男士聚會,他就特別高興,會積極參加。

不擔心失業反擔心同事走回頭路

對於這些年的變化,他感慨萬分,覺得如今在「匯工房」的生活不僅充實,還讓他學到了很多。雖然店舖的生意不太景氣,資源也有限,但他並不會因此而失去信心。

當被問到現在餐飲業大環境的挑戰時,阿銳異常堅定,斬釘截鐵地表示:「我不會擔心生活是否有出路。我從監獄出來的時候,做網購都沒有收入,上帝聽了我的禱告。在我失業的時候,李健明牧師的大舅推薦我開匯工房,神的安排真是奇妙。當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時,祂會為我指引道路。我最擔心的其實是我的同事。如果我離開這間店,他們會失去工作。許多從監獄出來的朋友,找不到工作很容易就會重蹈覆轍。」

阿銳多次強調永不放棄,堅守「匯工房」,以避免大家在散去後再走回頭路。他提到,上海街的店鋪關閉後仍有一些員工尚未找到新工作,他擔心他們因為金錢的誘惑而回到過去的生活。他呼籲社會各界能夠接納這些弱勢群體,助他們回到社會,畢竟這是匯工房的宗旨哩!

「鎮店之寶」《香煎韮菜餅》。(圖:基督日報)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