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会遇上AI"刘建良、关瑞文:教会如何应对AI时代挑战

「当教会遇上AI」刘建良、关瑞文:教会如何应对AI时代挑战
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将军澳堂16日举行了"当教会遇上AI"讲座。(图:基督日报)
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将军澳堂16日举行了"当教会遇上AI"讲座,两位讲者刘建良牧师和关瑞文教授分别从实用和神学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AI)对教会和信仰的影响,以及教会如何应对AI时代的挑战。

刘建良牧师:AI可成教会得力助手

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将军澳堂主任刘建良牧师以"小小AI的牧师"自居,分享了他对AI的亲身体验和看法。他开宗明义,AI现如海啸般席卷而来,预料将像手提电话一样普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教会不应单从神学和伦理层面看待AI,更应实际地将AI应用在教会事工,在行政管理、讲道预备、门徒训练、宣传福音等方面成为得力助手。

刘牧师表示,AI工具令他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形容为"更快、更准、更深、更广",包括视觉和影音创作、宣传品和福音材料制作、动画制作、教会行政协助、虚拟牧者/导师、讲道预备、写作协助、查经辅助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例如,他展示了AI如何快速生成宣传海报、主日学插图、讲道PPT,只输入简单的文字描述指令就可生成逼真的动画和虚拟人物。他又演示如何利用AI协助处理会议记录、安排日程、设计问卷、自动化流程,以及撰写推荐信和回复电邮等。刘牧师还即场演示了与AI的对话,展现了AI在语言理解、情感表达、模拟面试等方面的能力。

他详细介绍了多种AI工具,并展示了这些工具在教会事工中的具体应用。 他列举了语音转文字工具(如OpenAI的Whisper、Google的Gemini、Claude、讯飞)、图像生成工具(如Adobe Firefly、Midjourney)等。他还使用了Google AI Studio 和 Notebook LM 来展示AI 在图片、影片生成和档总结等方面的应用。

他认为,AI未来可以帮助建立更智慧的会众关怀系统,通过分析会众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援。AI还可能充当虚拟秘书,协助处理日常事务。他甚至设想AI在初阶灵性辅导、个人化灵命成长、线上敬拜等方面的应用,AI应用将为教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关瑞文教授:不能被AI取代

另一方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副院长关瑞文教授则介绍自己是"AI狂热分子",每天大量时间会使用AI进行研究、教学和创作。他同样介绍了自己常用的AI工具,包括ChatGPT、Google AI Studio、Perplexity AI等。关教授展示了他利用AI创作的影片,包括他自己用AI合成的韩语歌唱影片,以及一段包含已故神学家AI生成影像的末世主题影片。

关教授的核心论点是,尽管AI可以高度模仿人类的行为和反应,但它并不具备意识和灵魂。 他引用了Google工程师声称AI具有意识的新闻,引发了关于AI是否能取代上帝创造人类的讨论。但他通过"Chinese Room"的思想实验,以及对科学界关于人类意识的几种理论的介绍,强调目前的AI技术并不是在模仿大脑的结构和运作方式,而是模仿人类如何回答问题。他明确指出,因为没有商业价值,AI目前的发展并没有朝向创造意识的方向。

关教授进一步探讨了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教会的挑战。 他认为,AI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一些职业被取代,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职业。教会应该在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关怀那些因技术变革而受影响的人。

他提出了"Co-Intelligence"的概念,即人与AI的协同智慧,主张人类应该利用AI作为工具,而不是被AI取代。他特别强调,即使AI能写出完美的讲章,牧师也不应该使用,因为讲道是牧者在上帝面前的领受,是灵魂的交流。他还提醒人们警惕AI可能带来的威胁,如过度依赖AI导致认知被少数公司塑造、假资讯泛滥、AI被用于军事目的等。

两位讲者都强调了AI作为工具的潜力,并呼吁教会和信徒以智慧和批判性思维来应对AI时代的挑战。他们指出人类需要培养与AI协作的能力,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AI来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而不是被AI所控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AI在教会事工中的应用,但同时也要保持警醒,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AI。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