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公义 胡志偉牧師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上午11:18 华人教会重视今年是马礼逊来华二百年,不同教会团体纷纷举行连串记念马礼逊的大小聚会。然而, 我们作为全球基督宗教的一员,不能忽略的是今年也是英国国会通过禁运奴隶法案二百周年,欧美教会将举行各项记念活动,为要唤醒信徒关注现今仍有二千七百万人活在"奴役 "之中。一套以英国国会议员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 争取社会公义事迹的影片《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 本月在欧美上映,讲述的正是那年代一群基督徒实践公义 的使命。 本港教会承受著华人教会文化影响,不分派系,皆重"私义"(个人与神关系) 而轻"公义"(指个人与别人或社群之间关系)。自由派的偏差是以"以爱行义"取代了教会一直 持守的"因信称义";然而福音派对福音的理解不足,造成了只讲廉价恩典,却不明白公义原是福音不可分割的部分。倘若上帝不是公义的,我们就毋须畏罪而悔改,基督也不需 走上十字架,为世人背负罪责,要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 就笔者接触,本港教会宣讲公义的信息越来越少;近年来流行的多是安慰心灵的、或是激励心志的讲章。不少教牧怯于宣讲圣经的公义要求,而信徒也不晓得以公义的标准思 考伦理课题,难怪教会对不义之事,无动于衷 ! 由旧约社会至新约教会,圣经不乏有关"公义"(或正义) 的论述;可惜《圣经和合本》与《圣经新译本》在若干经文翻译中,以"公平"或"公理"代替了"公义";神清楚宣告 : "因为我耶和华喜爱公平。"(赛61:8),这里笔者认为"公义"是更恰当的翻译。耶稣引用旧约以赛亚书 42:4,表白至终"叫公理得胜"(太12:20),即"公义必胜"。"公义 "不等同平等,指向的是公正公平、廉洁守法、维护法治、持守承诺,尊重人权、保障弱小等。 上帝子民对一切执政者的衡量标准不是务实或愿景、民生或民主,乃是公义的原则 (撒下15:1-6; 王上3:4-28)。诗篇72篇正是神的子民为执政者代祷,祈求耶和华赐予世上执政者 秉行公义;而诗篇82篇则为法治代祷 :"你们当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当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诗82:3-4) 整本圣经不 乏公义的要求,可惜是那些声称尊重圣经教导的教会,有意或无意地删减了部分,于是我们甚少在教会内外听到"公义的呼喊"! 转载自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每周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