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滿街扮鬼易招邪靈?驅鬼牧師以真實個案解畫

李錦彬牧師「揭示靈界的奧秘」發佈會分享鬼附個案及研究
李錦彬牧師「揭示靈界的奧秘」發佈會分享鬼附個案及研究

在萬聖節這個源於異教慶典的節日,許多人不禁好奇,慶祝活動是否會打開靈界的大門,招致邪靈而導致撞鬼現象。對此,對靈界趕鬼爭戰、有「趕鬼牧師」之稱的李錦彬牧師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節日的意義在於人們賦予它的解釋,並強調慶祝的方式與其起源已無太大關聯

李錦彬牧師解釋,萬聖節的起源可追溯至異教慶典,其名稱「Halloween」源自諸聖節(All Saints Day)。這是因為天主教會在封聖過程結束後,將所有聖人一同納入諸聖節慶祝,因此節日的起源與現今的慶祝方式已無太大關聯。

萬聖節可以當作情人節、感恩節,只是一個節日,外國的「鬼節」,猶如香港七月十五日「盂蘭節」,但不代表鬼節就會出現大量鬼魂,節日本身與交鬼無必然關係。「情況就好似基督教的聖誕節原本是異教的拜火節,其實根本不是耶穌誕生之日。」他又說:「日子本身只是日子,重要的是人賦予的意義。若不接受這些意義,無需勉強認同。」

萬聖節在現代社會已轉化為商業活動,以鬼怪包裝的商品琳瑯滿目,但都是促銷為目的。李牧師澄清:「靈界常是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與人產生直接關聯,帶有目的向神靈祈求才有機會接觸靈體。」 

對於萬聖節擺設南瓜會否惹鬼魂?李牧師反問:「如果在家擺南瓜會招魂,那麼放十字架就能招神嗎?」他強調南瓜只是裝飾。他以北美為例,當地萬聖節慶祝氣氛比香港更熱鬧,大家開心扮鬼裝扮、佈置家居,其實都是一種文化表現。他奉勸基督徒:「若想心安,就不要接觸。」

至於有人經歷「撞鬼」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李牧師分析他經驗創出的「觸靈三部曲」:首先是人有所求,例如追求健康、醫治、能力或財富;然後要透過某種媒介,譬如相信水晶能帶來治療、練習瑜伽能獲得健康等;最後在過程中放空自己的身體與思想,或是求神拜佛、念誦咒語,這些過程就是在招鬼。

李牧師總括而言:「撞鬼在於內心存有慾念,透過中介尋求未知的神靈力量或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接觸靈界。」

真實個案:拜偶像念咒語招來群鬼

過去曾有人因拜偶像、念誦咒語而引來鬼群附身,當事人一年前曾向李牧師求助,成功驅趕鬼群,但近期卻再度被更多污鬼纏擾。李牧師將這宗驅鬼案件發放到YouTube頻道,進行詳細分析。

驅魔團隊要求當事人寫出鬼的名字,結果他寫了「路西法」三字,即撒旦的別名Lucifer。接著團隊要求畫出鬼的數量,發現有三群鬼,都集中在左手,主要透過人體四肢進出,並繼續引導其他靈體進入。

當時人表示他曾嘗試自行讀經驅鬼,但未能成功。李牧師解釋:「魔鬼都熟悉聖經,不懼怕人讀經,耶穌受試探時,更引用聖經挑戰耶穌。」

在驅魔過程中,當事人手部持續搖晃、雙眼不適、面部出現瘡疤。團隊隨後協助進行驅魔,按手在當事人手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將鬼群從手掌至指尖逐出體外。當事人的手部隨即停止搖動,且嘔吐了兩大杯帶有泡沫的黃色液體,持續時間約三小時。

驅趕完成後,當事人表示感到身體舒暢,頭腦變得清醒,面部瘡疤消失,水腫也消退,身體狀態明顯改善。他回憶接受驅鬼時看到自己曾經拜偶像念咒語。李牧師解釋「念咒語即是招靈」,並安排他在三個月後回來進行再次測試。

最後,李牧師叮囑家若遇鬼附必須使用正確方法驅鬼,若方法不當,不僅無法驅趕,反而可能引發鬼的對抗,甚至招來更多靈體入侵。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