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肇兆引述一項調查,發現新冠疫情下約一成多的受訪者出現創傷後遺症,包括侵入性記憶及回避行為。
在台灣,去年有心理健康公司指出,社會瀰漫焦慮和惶恐猜疑及責備,但同時也維持某程度自我的約束和互相感謝取暖的氛圍,長期擔心焦慮、照顧子女的壓力生活模式完全被改變,人的精神心靈層面變得脆弱。
英國《職業健康期刊》報告指出,去年疫情期間加護病房及護理人員 有45%出現嚴重心理困擾,其中6%重度抑鬱症、40%創傷後壓力症候群、11%重度焦慮症、7%涉及酗酒問題,甚至一成的人有自殘自殺的念頭。
在疫情之後新常態受到各樣的挑戰,工作與事情會突然發生越來越快,包括因競爭激烈全球化逆轉影響傳福音;戰爭影響供應鏈影響日常生活等。
「翻新自己」10項原則
陳肇兆鼓勵會眾從聖經中學習為自己生命找到安息, 馬太福音11章29節:「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謹守心靈超過保衛一切,例如接納悔改的生活方式、屬靈操練付上代價、培養與神與人的關係、經歷被聖靈充滿等。
生活層面,正向積極心態面對,正向心理學強調盼望、創意、樂觀、勇敢等的價值觀,從消極轉向正面;從專注於修補生命中最差的事情,專為積極建立生命的質素,因為成功在於正面的態度、成長的空間持續學習。
陳肇兆還引用李曼博士(Dr. Kevin Leman)《5 天令自己大翻新》,當中提出翻新自己十大原則:
1. 切勿為難自己
2. 在職場上決定哪些改變
3. 感情生活上作出改變
4. 辨別自己家人和朋友主要的愛的語言
5. 拒絕相信自己的謊言
6. 回想三個童年記憶如何影響自己處事原則
7. 從出生排行了解長短處
8. 從個性了解優缺點
9. 下決心翻新自己並且實行
10. 清楚擬定哪方面翻身自己
環球聖經公會推出環聖講座系列,從個人和家庭層面剖析在新常態下如何護理心靈,達致生命活潑,是次講座為新常態下的心靈護理(個人篇)於10月21日在阡陌社區浸信會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