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翻译后又如何﹖转化生命工作才开始!

《圣经》翻译后又如何﹖转化生命工作才开始!
马内斯(右)认为圣经翻译完后,将圣经译本与语言群体联系起来,让他们经历生命的转化。(图:香港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
威克理夫国际联会于印尼的机构Kartidaya总干事马内斯(Marnix Riupassa)指出,圣经翻译事工不应该只讲数字,而转化生命的影响力也要靠赖当地教会才能发挥。他又说,圣经翻译事工需以"质化"替代"量化"。

马内斯在威克理夫国际联会会议上分享了机构于印尼的翻译工作现况及未来计划。现时国内有21个印尼语言的相关的圣经翻译项目,目前已展开10种语言的翻译工作,2020年以前为125个语言族群开展翻译工作。

马内斯强调,整全策略对圣经翻译事工非常重要。圣经翻译并非著重需要用多少时间翻译、印刷多少本,而转化生命的能力亦要透过帮助人使用圣经和各项活动等结合其中。他强调圣经翻译完结后,需将圣经译本与语言群体联系起来,让他们经历生命的转化,其中途径更多元化,例如包括社区发展及保健等元素。

在接触语言群体时,更要尝试从他们的处境出发,用不同的方法显示神的爱,透过他们自己的世界观看人看事,马内斯称之为"爱的门训",是整全事工的其中一个特点。

他指出,整个圣经翻译项目甚至在神的使命里,语言群体才是主体。途径包括举办活动,例如圣诞节、复活节或在教会的儿童团契、主日学、崇拜、家庭聚会上活用翻译好的书卷。另一个途径是召集各社区的牧者参与母语翻译员培训工作坊,差派他们到村落口述圣经故事,牧者以当地人自主,自行决定透过这些项目达到哪些目标。

翻译后续需要多元化的事工来配合,让语言群体不单能读,更能活出信仰,从而转化生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