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國」V 姊妹:一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堅強母親

「吉國」V 姊妹:一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堅強母親
每次收成時,V(出於安全考慮,頭像已經柵格化)總是樂意將上帝賞賜的各類蔬菜分享給村落中孤苦的老人們。
「吉國」V 姊妹:一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堅強母親
給街頭孩童提供一個充滿著愛的成長環境和接受教育的機會。(圖:CNEC Partners International)
吉爾吉斯坦(下簡稱「吉國」)一個位於中亞洲的山國,擁有約五百多萬人口,其中百分之八十信奉伊斯蘭教。1991年蘇聯解體後吉國宣布獨立,接下來就面臨著市場經濟萎縮所帶來的經濟困難。雖然政府一直致力建立可持續增長的經濟模式,但是還是無法提供足夠的社會保障。此外,吉國的部分地區現在還盛行半遊牧式的生活,有些地方更延續「搶親」的陋習。

V姊妹,一名現齡四十歲的吉爾吉斯族婦女,成長在一個以遊牧文化為主的回教國家。這個位於中亞的山國,至今還遺留著「搶親」的陋習。據說,當地超過三分之一的已婚女士都是被自己丈夫從街頭或其他地方「強行擄走」後被迫成婚的。

V很不幸地成為了這一陋習的犧牲品。她20歲懷孕,期間遭受「家暴」,最後更抱著絕望和迷茫的心與兒子離開了這個家。為了將兒子撫養成人,V一邊學習一邊打工,過著非常艱苦生活。作為一位單身母親,想在回教國家中得到幫助的可能性幾乎是零。更不幸的事,她的雙親當時均證實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直至1991年吉國宣布獨立,一些宣教士在她最困難的時候走進了她的生活,並帶領她接受耶穌,接著連父母也一同信主。信主後她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同時感到神對她的呼召也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對無人看顧的街頭遊童開始有負擔。

蘇聯瓦解後吉國失業率高達70%,導致許多兒童淪落街頭,这些孩子們為了生存,成為扒手走上犯罪之途,一旦被發現就被帶進臨時居留所,等待被家人來接,可惜回家後不久他們又走上回頭路。

1997年起,V姊妹只是送飯給這些街童,之後非常希望能為他們建造一個「家」,帶他們摆脫絕望的生活。2002年,她向政府申請資助建立兒童中心,但屢屢失敗,而當地教會也是無法幫助。於是她毅然賣掉政府分派給她的單位,買下一塊距離原來住址三十分鐘路程的地來開辦「AO兒童之家」。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給街頭孩童提供一個充滿著愛的成長環境和接受教育的機會。

現在她和九個小孩子住在一起(總共有十二位受到她的照顧)。與其他很重蘇聯味的兒童中心不同之處,就是她很樂於花時間將基督式的生活方式傳授給這些孩子。

V姐妹的愛心大大觸動著當地政府,她於2008年6月成它a登記了基金會,她並為這個基金會取了一個名字,以當地的語言翻譯過來就是「才德婦女基金會」。當時一些來自中東的穆斯林知道V所做的善事,希望資助她,但是唯一的條件就是要她把榮耀歸於他們所拜的阿拉真神。V很果斷地對他們說:「很對不起,你眼見的不屬阿拉,而全屬耶穌基督的作為。」政府聽聞V拒絕中東富有穆斯林商人的資助後立刻致電,大罵她腦筋壞掉,有錢也不要。事實上政府一直以來只是欣賞V所做的善事,把街童往她那裏送﹐並沒有任何錢資助她。

後來神安排CNEC/PI國際福音協傳會與V姊妹在她最需要資助的時候相遇。CNEC/PI在了解她所需要的東西以後便幫助他們如何靠農業自主計劃養活自己。每次收成時,V總是樂意將上帝賞賜的各類蔬菜分享給村落中孤苦的老人們。

二十年前的她帶著悲痛欲絕的心情離開了家,但是今天,因著對上帝的信心,她不僅為自己和兒子找到了安全的地方,而且更為街頭流浪的孩子建立了一個溫暖的家,為耶穌在伊斯蘭教社區中做鹽做光實在是所有信徒的美好榜樣。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