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密特牧师运动生涯
施密特牧师的出生对他父母而言是一个震撼,他生下来就少了两只下手臂,只剩下两只短短的上臂,以及左上臂的一颗小肉瘤,就是他的"大拇指",而且他的右脚比左脚短30公分,必须穿戴义肢走路,还有红绿色盲,可说是一个典型的多重残障儿童。
然而身体的缺陷并无影响他"平常心"来对待身体的限制。一次郊外旅游他开始玩上乒乓球,并迷上了这项运动,后被残障运动教练发现有天分,特训他为国手。
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乒乓球手,曾在世界级和欧洲地区的身心障碍运动比赛和残障奥运会中嬴得无数奖牌,也在2004年雅典残障奥运会中夺下个人项目银牌及团体金牌的最高荣誉。
最令残障桌球界的各国选手佩服的,是他手部与脚部均多重残疾,却选择了对自身残障部位最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08年北京帕奥是他最后一次以选手参赛,被盛赞为"伤残奥运会七朝元老,赛场英雄,生命强者"。之后他步入了教练和专职的传道,以及咨商教育训练生涯。
施密特牧师的信仰历程
施密特牧师自小就有信仰,从小上主日学,青少年时期并积极参加青少年团体。18岁之前他都在一个独立福音派教会聚会,之后他回到德国的路德宗教会,开始思想保罗教导的"信而称义";在26岁的时候他与未婚妻分手,促使他决定去读神学,又想透过信仰与神学的探究,连结自身残障生命的问题,于是他进入了傅伯塔与海德堡大学神学院就读神学。
2000年他成为了牧师,并在波昂的教育神学中心担任部门负责人。他还常常受邀在各企业、民间团体进行教育、心理、生命教育等主题的演讲。
以文动人 撰写多本书籍
施密特牧师又善于以文动人,撰写了多本书籍,其中《宁可缺手 但无缺憾》今年2月由南与北文化出版社翻译出版,《赢得有趣 活得坚强》于7月份出版,施密特牧师的生命故事从而广被华人熟悉。
十月巡回台湾、香港及澳门布道
今年10月份,施密特牧师将先去台湾主领神学讲座和生命分享会,然后来香港主讲四场布道会,然后去澳门。
这是圣公会教区主办的一次大型布道聚会,近月份来各教区举办了动员及祈祷大会,招募了大批陪谈员,10月初开展栽培员和陪谈员的训练。
布道会于22日至24日分别于圣公会林护中学、何明华会督银禧中学、圣公会邓肇坚中学及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举行,首三场针对各区的中学生,最后一场面对所有圣公会教友。还有25日于澳门蔡高中学举行,面对公众。
提及生命残障但生命坚强而美丽的布道家,还有澳洲的力克胡哲,他将于11月在亚洲博览馆主讲布道会。
相关新闻:无四肢勇士力克11月将再次访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