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维均牧师: 我将从文本入手,看耶稣的生平如何挑战我们

鲍维均牧师: 我将从文本入手,看耶稣的生平如何挑战我们
鲍维均牧师。
鲍维均牧师(David W. Pao)简历:惠顿大学古典文学文学士(B.A.),顿大学新约研究文学硕士(M.A.),哈佛大学神学研究硕士(M.A.)及哲学博士(Ph.D.),自1988年于三一神学院新约系任教。

鲍维钧牧师父亲鲍会园牧师曾担任港九培灵研经大会讲员,鲍维均牧师可说是第二代讲员。父子同为大会讲员的,只有他们。鲍牧师现为美国三一福音神学院新约副教授。

鲍牧师的委身经历

今届研经大会前一天祷告会上,鲍牧师分享自己委身的经历:

鲍牧师在81年的港九培灵研经会上,听到主仆戴德生先生的曾孙戴绍曾牧师所传讲的讯息后,非常感动。仍是一个中学生的他当时就决志委身侍奉,在呼召时就站出去。

鲍牧师形容当时的他"只知神爱我,我要回应神的爱",这单纯的爱到今一直燃烧。

本报特与鲍牧师做了一个短访,请他分享今届讲道的情况。 时代不断改变,你会用什么方法释经,并让讲道适切时代需要﹖

鲍:释经的方法随时代而改变,人们对的圣经认识亦不断加深,很多释经的方法有改变,对圣经也有不同层面的认识。特别近几年讲员能将另一个时代讯息带给人。

我看华人释经的方法。比如怎样理解福音书?一个看法说福音书是没有特别神学意思的书,另一个是用中国传统的灵意解经方法。我却希望另一种方法——基于圣经文本的方法——看如何能应用在福音书,而不是用灵意解经的方法,并思想如何应用在生活上。

而基本的问题是,究竟写福音书时为什么要记载这些故事,是否因为当时教会有需要呢?

你如何领受"基督与教会"这个题目﹖

鲍:主要是每一章每一段都从耶稣的生平里看。很多耶稣的事情圣经并没有记载,比如:耶稣吃什么,长成什么样子,有多高等,反而圣经里所记载的耶稣曾做过的事,就一定与教会有关,甚至读家谱都会问与当时教会和我们个人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不停地思想如何应用的问题。

你希望通过研经得到什么效果?

鲍:最基本是让信徒对圣经兴奋。我不是最关心content的问题,而是希望他们觉得圣经是有趣的,对我们日常生活是有帮助的,主要是带出看圣经的方法和那种兴奋的感觉。

马太福音这么长,你会把焦点放在哪里?

鲍:有几堂我都会环绕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分散的故事要放在一起讲﹖"。比如马太福音8章记载了很多神迹的故事,我们会问为什么要集中一在起讲?有几个地方都会用这样方法去看,看有什么重要性。从传统看这些故事都因是耶稣做过的而编进去,而我则会从编排的角度上看其重要性。

你对此次大会有什么期待?

鲍:我希望信徒对神的话语有渴慕的心,特别是对故事文体。因为很多华人教会都看重保罗书信,觉得罗马书很重要,其他的则不用看;耶稣的生平也是这样:觉得十字架和复活重要,所以其他的不用看。看神迹时也只是赞叹:「耶稣很厉害啊!」就算了,但问深一层:「为什么要记载?」就不知道了」。所以我希望回答这一类的问题:应怎样看故事文体的经文?

鲍牧师在今次研经会里将从文本入手,看耶稣的生平如何挑战我们,给大家培灵的信息。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