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自由日 关注新兴媒体工具之利弊 編輯室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上午5:47 5月3日是联合国所定的"世界新闻自由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追忆在从事报导过程中遇害的记者、编辑和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并呼吁所有国家尊重《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所倡导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努力使媒体成为揭露丑行、追求正义、维护公众信任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潘基文在声明中表示,在人们面临歧视和被边缘化之时,媒体可以让人们听到他们的声音,共同了解他们的境遇。在全球面临多种急需应对的挑战的时代,通过媒体自由地交流信息和思想可以将人民和国家联系起来,形成网络,追求共同的事业。 潘基文说,在全球迎来《温得和克宣言》发表20周年、暨第20个世界新闻自由日之际,正值北非和中东各国人民积极为争取民主权利和自由,互联网及社会媒体在此过程中大力发挥了作用,推动社会的变革。 今年纪念日的主题是"新疆界,新障碍"(21st Century Media: New Frontiers, New Barriers),这一主题凸现了深刻变化的全球媒体格局。手机等新的媒体和工具继续赋予人们更大的力量,丰富了新闻采集手段,让一度基本上处于隐秘状态的政府和工商界的运作情况昭然于世。然而,在出现这些好处的同时,原先的挑战依然存在,例如仍有人利用媒体散播仇恨和煽动暴力行为。另外,还存在著各国设置的无可否认的新障碍,包括网络监控、数码骚扰和互联网检查制度。保护新闻工作者委员会称,2010年至少有6位主要在线工作的记者被杀害。2008年,被监禁的在线记者首次超过了传统媒体记者。 潘基文强调指出,在追忆那些不幸殉职的记者、编辑和其他新闻从业人员之时,人们应努力追求正义,以此来缅怀他们。因为在此类凶杀事件之后经常发生有罪不罚现象,这表明官方对保护记者问题普遍漠不关心,毫无顾忌地轻视记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令人十分不安。还有许多记者仅仅是因为做了自己本该做的工作而身陷囹圄。 潘基文敦促各国遵守《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的宣告,确保人人有权"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重申对民主、发展和和平这一根本原则的承诺,并同时承诺弥合数码鸿沟,让所有的人都受益于并利用新的媒体和通讯技术。 独立调研机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昨天公布了2011年新闻自由报告。在将近200个被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有68个属于自由,65个部分自由,63个不自由。中国仍然是新闻自由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与朝鲜、古巴、缅甸、伊朗等国排在新闻最不自由国家的行列。 "自由之家"每年依"法治"、"政治"和"经济"三大领域,为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评定新闻自由度。在0至100的范围内,评分越低代表自由度越高;0至30为"(新闻)自由",31至60为"部分自由",61以上为"不自由"。 新闻自由度最低的国家,依序为朝鲜(97)、土库曼(96)、缅甸(94)、利比亚(94)、乌兹别克(94)、白俄罗斯为(93)、古巴(92)、伊朗(91) 、中国(85)、老挝(85)等。 总结过去一年的状况,"自由之家"认为有三大负面趋势值得担忧:一是政府借发照与管理机制箝制媒体;二是极权政府更加严格管控新媒体,包括卫星电视、网路和手机。此外,各地有越来越多针对媒体的暴力行为,而官方的置之不理,常常迫使记者自我审查或是逃亡。 潘基文介绍,世界新闻自由日源于非洲的记者。在柏林墙倒塌和东欧对媒体的限制崩溃之后,非洲记者努力追求在非洲大陆取得类似的进步,并与教科文组织一道于1991年5月3日在纳米比亚举办研讨会,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倡导媒体自由和独立的《温得和克宣言》,进而促使联合国大会在两年后宣布确立这一纪念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