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具独特性 令牧养"有难度"

「90后」青年具独特性 令牧养「有难度」
基督教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主任黄月英牧师分享了对"90后"青少年的牧养心得,值得青少年工作者参考。(图:基督日报/陈丽斯)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上周五晚(7月9日)举办的青少年牧养研讨会上,基督教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主任黄月英牧师分享了对"90后"青少年的牧养心得,值得青少年工作者参考。

黄牧师从三个向度认识"90后"青年人。其中一个向度是迷惘封闭的一群,在学业或工作上均感受挫败,对前途茫茫无信心,往往以逃避方式面对人生的责任。另一个向度是一班趋向稳定生活,不断赚钱进修,以消费作为生活模式,并努力加强在社会竞争力的一群。黄牧师表示这些年青人多认为教会无给予他们冲击,因此继续受世俗化影响。

而最后一个向度是勇于表达自己声音的青年人,他们成为此年龄层的一把声音,带动和影同龄人群。有学者认为教会并无让这些青年人讲出自己的空间。黄牧师表示,一些教会显出没有勇气与这些青年人对话,想接触他们,却怕受伤。她表示让青年人驯服的不是教会本身,而是真理,鼓励教会与青年人对话。

"90后"独特性 牧养添难度

面对"90后"的牧养问题,黄牧师认为他们的几个特性为牧养工作增添不少难度。她一一分析。

首先他们的面貌难以绘画,正因他们多元而复杂,要将他们"定型"并不容易。她曾听过一位年青人说"看不到自己",自己的形象模糊、平面、空洞而空白。因此黄牧师认为"有心"是牧养他们的钥匙:"『有心』很重要,『有心』才可进入他们的心。"

"90后"另一个特征是不懂与人面对面沟通,不爱教会团契式的交流,却能在"面书"(facebook)上畅所欲言。黄牧师感到青年人深深明白青年人的需求,因此她打破一贯牧者坐在办公室及教会里牧养的地域限制,努力在facebook上与了解年青会友的生活和想法,并走出辅导室,用青年人的方式,在网上对与他们作深入对话。她更观察到青少年是需要回应以肯定自我价值的心态,因此她说:"一定要回应他们的心声!"

较比起6、70年代"狮子山下"奋斗的一辈,"90后"却是即使奋斗亦无法测知自己将来。黄牧师认为整个城巿的生态、文化和民生影响了青年人的未来,令他们未来生计难以保障,未来前途茫茫。她曾在电视上看到有青年人表示赚2千元供自己花费就足够:"这些青年人活在当下,应付学业要求后就不知以后如何,无法说出未来,因此他们里头有很大的困惑、悲哀和伤痛。"

牧养态度比方法更重要:不是"一代不如一代"

说到应对方法,黄牧师认为每个堂会的文化、教会历史和传统不一,因此方法本身一点都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态度。她表示教会应看到这些青年人的独特性,不是看为"一代不如一代"。她说:"要认识这一代的独特性,因为他们自己无法找到,所以要帮助他们找到。"她强调面对这一代要聆听而非教导:"听得多时,可以听到他们的呼喊声,用心听时会『听』到他们的『心』——那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呼喊。"

她肯定这一代的年青人的创见,教会需要肯定他们:"他们的创见要肯定。他们是『得』(行)的,若否定他们时他们马上变成『唔得』(不行)。"作为牧者要帮助他们写出生命的精彩,写出他们自己生命故事,引导他们活出信仰的召命。不单肯定他们个人的价值,更肯定他们是教会的"接班人",让他们在教会中清晰本位。

作为信仰群体,黄牧师认为教会本身具一种相连的力量留住青年人。永光堂强调要努力抓住青年人,劝导他们不要离开教会,对青年人死命不放弃的态度,相信和群体相连的力量能让青年人回到教会中。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要与青年人同行,用属灵价值塑造他们。

数个牧养向度

黄牧师分享牧养"90后"青年有几个向度。首先要加强他们内在的承载力,这包括建立他们属灵上的自我意识,内化他们信仰价值,建立危机意识等。此外亦包括扩阔他们生活视野,建立守望及支援系统,给予他们属灵的引导等等。最后她表示,教会回应"90后"青年策略之一是要"抢人"——,因此教会要"醒神"——不单教会导师及牧者外表上、衣著上,更要在言语及内里醒神,显出话语的权威,在羊群前作榜样,在世界的权威前,确立教会对青年人的属灵权威,方能在世界里为主得著这群"90后"的青年人。

相关新闻 青年牧养者分享宝贵经验: "九十后"需要接纳和拥抱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