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妈妈却勇敢地走近她的老同学,并且告诉她们,"我的孩子不是智障,他也不是生病,他只是比别的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多一点付出和照顾。所以他才被称为迟缓儿,比别的孩子都慢一点。可是,他也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叫作『慢飞天使』。"
最终,这位妈妈的老同学放下排斥与歧视,伸出手接纳他们母子。
伊甸基金会希望通过这个微电影,呼吁大众关注迟缓儿,服务"慢飞天使"及其家庭,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增加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
母亲节前夕,伊甸基金会还邀请到天生无手的国际口足画家杨恩典,以伊甸天使妈妈的身份,为《慢飞天使》微电影特映会站台。
杨恩典出生时就没有手,但是因著牧师夫妇和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她得以用双脚生活、作画,并且还结婚生子。杨恩典以自己的故事鼓励迟缓儿母亲们,要勇敢坚持,也呼吁人们少些歧视,多谢同理心。
据悉,台湾越有十万名发展迟缓儿,其中至少有五千名迟缓儿生活在偏远乡镇。这些家庭面临缺乏大型医院、幼教环境不佳、邻里歧视、以及低收入却要背负庞大育儿开支的问题。
其中社会歧视问题最为普遍,也会给迟缓儿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他们接受治疗和教育的意愿。
伊甸基金会邀请大众捐款加入守护"慢飞天使"的行列。
伊甸官网:www.ede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