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教会世俗化掩盖福音信仰 編輯室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上午1:42 第一届周年牧养研讨会2007昨天 (9月19日)开幕,探讨在华人教会处境中的教牧职事。本报访问了讲员之一的浸信会神学院讲师邓绍光博士,他以他研究多年的潘霍华的观点,对照今天教会的光景,分享了他对当今教会情况的一些看法。 邓绍光博士过去曾有牧养经验,现在亦经常到处在不同教会分享讯息,对今天教会的情况有一定了解。 "潘霍华当日所面对的处境,当时的德国教会与今日华人教会相似,他的很多看法对我们有很多提醒。" 教会危机一:过于重视方法与技巧 邓博士认为,当时德国教会属于国家教会,当纳綷政府上场时,教会渐渐倾向政府的带领,慢慢失去以耶稣基督作主的信仰立场,反以希特勒作主。这背景似乎与香港教会无关,但若把"希特勒"三个字以"世上的想法"、"心理学"、"心理治疗"等替代的话,不难发现原来香港情况与当时德国教会相似,不少世上的方法、学问正在蚕蚀香港教会。 "很多教会看到别人的教会有惊人增长,就一窝峰地去『取经』,追求技巧,以为掌握了技巧教会就可以救教会,但这只是神话,技巧只可以锦上添花,令弟兄姊妹听著舒服。但讲神的话语最重要的,是让神话语能释放出来。改变人心的不是技巧,而是上帝的话语。" 另一方面他对不少教会存在隐忧。不少教会中有辅导事工,或举行以辅导学为主的亲子、教养子女等讲座,认为辅导是"中性"的,但邓博士不以为然:"有的人认为辅导能帮助人发掘生命的问题,可以拯救人,但实质上只有神的话语能救人,这是牧者的职责,是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不能取替的。牧者身份与事工两者不能混淆不清。" 教会危机二:话语世俗化 他说"真正的教会群体,是一个属于唯有上帝的话掌管——即『灵的群体』。另一种是『魂的群体』——在上帝的话语里加入很多人的意思,人的理想、冲动、品性、策略等,这样很容易与信仰混淆、出问题。" 他认为香港教会受世俗化思想影响很深,如很重视是否可行 (workable),用商业社会角度考虑事工的可行性,因而忽略了福音的信仰。而潘霍华则强调教会的建立在于上帝的话语、在于圣灵的工作而不在人为;在实践上,教会的活动应更多教导神的话语而不是以其他交谊活动取缔。 教会危机三:险变"超巿" 邓博士又认为一些教会在发展过程中失去轻重的权衡,重视周边的东西而将福音边缘化。"一些大教会用服务吸引信徒,如方便信徒的车位、有菲佣的安排等,久而久之,教会变得像超巿——选择对自己方便的教会而不是以上帝的话语为中心。"他表示,教会的建立是彼此服侍,在基督里相待而不是像顾客一样。 最后邓博士表示,香港教会需要重新认清自己的身份,确定教会是基督所确定的群体,用上帝的话语才可牧养弟兄姊妹,这是最根本的地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