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恩德牧师介绍鲍牧师时,称他为"神恩待的年轻讲员"。
楼恩德牧师的开始祷告:求主恩待所有香港和华人教会,用真理让人转回、扎心、安慰,以及给人鼓励和引导
主席楼恩德牧师带领会众以祷告开始,祷告内容大致如下:"神啊感谢你,因你的救赎我们能亲近天父。因你的感动我们能亲近你。我们今天成为蒙恩的人,成为的神儿女,今我们行在道中,是何等有福。求主恩待更多人到主前,求神将心意向我们显明,让我们寻求你的旨意。"
楼牧师又用祷告将研经大会交在神手里,虽然是当中有人的准备工作,但我们需要神的恩典和怜悯。"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楼牧师求主恩待所有香港和华人教会,用真理让人转回、扎心、安慰,以及给人鼓励和引导。最后求主看顾整个聚会,并与众人同在。
楼牧师带领会众唱诗《荣耀归于天父》后开始第一节研经会讲道。
鲍牧师:培灵会坚持围绕圣经,这种坚持是我们信仰的中心
鲍牧师开始时说,历史学家对研经会的历史评价是"沉闷",在77年历届中虽有时代、社会、文化、处境转变,但内容都以圣经为中心,鲍牧师说:"这种坚持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因为神的话语不会改变,能让人得到真正的饱足。鲍牧师笑言他会给会众吃一点"甜品"或"汤"。
多人后对马太福音有误会
鲍牧师说人们对《马太福音》常有两个误会:一是把福音书看作私人传记,二是觉得福音书只关心耶稣个人故事。但鲍牧师否定这说法,因为古罗马的传记不像今天强调个人或私生活,更多是强调一个人公开工作和其震撼性。举马可福音为例,它的开始是在施洗约翰为耶稣施洗开始。鲍牧师带出一个最重要的讯息:耶稣事迹的记载是为了教会的需要。
鲍牧师相信圣灵启示的每一句经文都有要表达的东西,他希望借此10天的讲道时间带出主题——与我们何干,与会众一起反思2千年前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我们个人的关系,如希律追杀耶稣、耶稣三受魔鬼试探、耶稣的主祷文、多处出现不同神迹等等与我们有什关系,鲍牧师都会在早上的研经会中一一探讨。
马太福音1章:耶稣的家谱关心的不是个人私生活,而是群体、整个民族的问题
耶稣的家谱在历代志上和路得记都有记录,鲍牧师带领大家用另一种方法看家谱,找出让人"惊奇"的地方。
首先,耶稣的家谱关心的不是耶稣的个人,而是群体、整个民族的问题。由亚伯拉罕开始经大卫而至耶稣,一般家谱只会单写家族里的长子,但2节"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犹大和他的弟兄".提及了"和他弟兄",就是以色列12支派,这里离开了家谱原文的格式,显示出这不单是故事,与所有百姓有关。鲍牧师:"如你是神百姓,第1节已与我们有关系。"
家谱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入了4位在以色列人眼中最没资格入家谱的女性:他玛、妓女喇合、拥有不寻常婚姻的路得,以及乌利亚的妻子。鲍牧师问:"马太强调的是哪种荣耀的故事﹖"他带出神就是用这4位不受尊重的弱者改变以色列的历史。马太强调的就是"在无能的人中所见到神的荣耀。"
鲍牧师带出:马太福音的家谱教导人怎样看马太福音。让我们知道看这福音书时用的不是全能的视角,乃是用"无能的眼光"——神的能力在无能的人身上彰显,因此马太福音的家谱是很重要的。
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未必是好消息﹖
马太福音第1章里提及耶稣的两个名字:"耶稣"及"以马内利"。
"耶稣"的名字是在希腊文中是"约书亚",也是"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的意思。鲍牧师说以色列民族在旧约历史中有两次被掳。但他指出真正的"被掳"指的是与神分隔——就是创世纪3章里始祖被赶出与神同在的伊甸园,也就是死亡。赶出与神同在的地方—就是死亡。因此耶稣的名字有"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的意思,显明通过耶稣将人带回神那里。
但"神与我们同在。是否好消息呢﹖"当很多信徒点头时,鲍牧师的答案却是"未必"。
鲍牧师举出以赛亚书7章14节经文:"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这段经文的上文写的是亚哈斯王对神有不信的心以致神让亚述王攻击他和他的百姓,并且"自从以法莲离开犹大以来、未曾有这样的日子。"
鲍牧师带出神与人同在可以是好消息,也可以是坏消息。好消息是神的同在为人带来拯救,但坏消息则是带来审判和对人的惩罚,在旧约多处可见到。
呼吁信徒要接受神的话,让神的同在是"好消息"
鲍牧师希望信徒自问:"我们真盼望神与我们同在吗﹖神的同在对我们是否好消息﹖"假如人悔改己罪,接受神的话语的话,神的同在是好消息。
最后鲍牧师作结束祷告,希望这10天聚会让信徒在讯息中看到神的恩典,归回成为神的子民,以致神的同在成为"好消息"。
讲道由9时45分至10时50分,历时1小时5分钟。鲍牧师表示明天将讨论第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