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恩德牧师带领唱诗《培灵诗选》第100首《福雨大降》后与会众一起祷告,内容大致如下:
"天父我们感谢你,因为你知道我们光景,我们常常是心灵愿意,肉体软弱。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渴慕的心,但你给我们预备了你的话语,用道让我们的灵苏醒开。求你开我们的眼、我们的耳,我们所看所听的求圣灵工作。让我们经历你的真实,作出心里的回应:主我们渴望你的话语成为我们心灵力量,以致在这邪恶的世代不再受束缚。希望我们能靠主过圣洁的生活,求主用仆人带我门,让我们谦卑听神的话。楼牧师更求主让主仆人不单有领受,身体、语言,有加倍领受,并请求主在中间掌管带领,让人得著造就。"
吴献章牧师:每一个人在上帝心中有一个托付
吴献章牧师用"工人与工作"为题,今天的讲道的副题则为"永恒的托付—摩西"。吴牧师用了两节经文:出埃及记2章11节至3章6节以及希伯来书11章24-25节。他一开始说自己是卑微的人,但每一个人在上帝心中有一个托付。
摩西身上的四个重点
吴牧师说在摩西身上有4个重点:第一,他看到亚伯拉罕和以撒的约,相信神是信实的;第二,从救恩历史的角度看,没有摩西没有以色列人,可说摩西是以色列的救星。第三圣经正典发展看,摩西五经后有旧约各卷及新约,没有五经的话可能不会有旧约和新约,甚至可能没上帝声音,故摩西很重要。第四从上帝的主权来看,他本从水中救出来的要死的人,但上帝让一个"乞丐"变成王子,带出神可以让任何卑微的人成尊贵。
上帝看"工人"超过"工作"
摩西在40岁时进入旷野,神等了40年后才用他拯救百姓。从40到80年间神宁可让百姓受苦等待40年,可见神看"工人"超过"工作"。
吴牧师以中国汉朝的张良得张太公兵法的历史故事为喻,说明神会预备人做祂的工作。他的结论是:老先生磨练工人﹙张良﹚预备汉朝的工作,同样上帝也磨练了摩西预备他把百姓带出埃及的工作。
摩西的四个特质
神磨炼摩西,为拯救百姓的工作准备。"你我都要为上帝永恒的托付去预备。"吴牧师说。
从摩身上看到4个特质:
1. 从别人需要上看到自己责任
吴牧师用3点说明。首先摩西看到弟兄有重担,从里面看到自己的责任,打死了埃及人以保护同胞,为这个付上了沉重代价——失去埃及王子身份。
第二,摩西到了旷野,主动帮助7个米甸的女儿,看为自己的责任。
第三,摩西把儿子命为革舜,意思是:我不过是寄居者。他心常想著神什么时候可以救出以色列百姓﹖不断提醒自己同胞的需要,想著自己的责任在哪﹖吴牧师举了一段有趣的科学历史说明这点:电话和助听器的发明者Alexander Graham bell所追求的女孩是失聪者,于是他努力与拍档花了8年时间和金钱,终于研究出第一个助听器。这是"在别人需要上看到自己责任。"的一个实例。摩西作为埃及王子,将来可能成法老。吴牧师说现今青少年没法得胜权、钱、性的试探,摩西却放弃了——被上帝使用的人都要离开自己的安乐窝。
2. 在自己的软弱上看到上帝的大能
摩西40岁以前年有爱心、体力、拳头﹙力量﹚,但上帝不单单用这些,反而直到摩西80岁时对神说"我是一个拙口笨舌的人"时才用他。吴牧师说,人不能单单用人文、人道主义或任何离开上帝的方法救任何人出埃及。摩西40岁时"I am something",80岁知道"I am nothing",80之后明白到"God is everything"。吴牧师指出,摩西40和80岁的分别在于眼界的转变。40岁前的摩西看不到神,但在第3章开始见到上帝的显现是很关键的候,他从自己身上转移到神那里。
摩西看到荆棘在焚烧,吴牧师带出"卑微的人神也会用"的道理。哥林多后书 4章7节:"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卑微的人也会被使用,乞丐也可能成为王子。
3. 平凡的尘世上让异象带来突破
吴牧师提到有人提出"成功企业的关键是员工有异象"的话,带出"每个人都需要异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就是因他抱著"地球是圆的"这异象,坚持下去,最后带著2条船和80死囚,终发现了新大陆。吴牧师又指出,无论旧约先知或新约使徒都有异象:亚伯拉罕、摩西、以赛亚、以西结、保罗和彼得都有异象。
"异象是可以改变教会的方向。"吴牧师说。彼得一讲道就有3千人信主、美门口医治8瘸腿的人后,4、5千人信主……本来彼得满足在犹太地的事工,但后来哥尼流在楼上祷告的天象改变了彼得,新的异象更新教会方向,让福音改变了整个罗马帝国。
从个人来看,吴牧师认为每个生命都需要异象。他指出许多人在中年时便准备退休,等死,但吴牧师重新解释「Retire」—换一个轮﹙tyre﹚让上帝使用。「别有等死的观念。」吴牧师说,过去所有痛苦都是上帝预备的。「可能你现在有挫折、失败、疾病…上帝用过去情况去预备你打下半场,所以中年后上帝会再使用,承担上帝的托付。他又说:「你所行的算不得一个神迹,但你自己本身就是神迹。」总结上帝会用每一个人,要有从天的异象感动到自己,在平凡尘世让神用你自己的讯息。
4. 在短暂文化中寻求永恒的舞台。 吴牧师表示要在短暂文化中寻求永恒的舞台。摩西的舞台不在成为王,他宁可与百姓一同受苦,也不享受罪中之乐。权力、金钱和色欲都会过去,"留心,永恒的托付只可放在永恒上。"要寻找神用你的舞台。
希伯来书强调摩西"因著信",就"转台"﹙转变了人生舞台﹚。很多人都转变了人生舞台:亚伯拉罕、约瑟、大卫、但以理……吴牧师特别提到保罗,他原想做犹太人工作,但被"踢出去"。"每人有神设定的舞台……神才是导演,要跟从上帝的舞台。"
最后吴牧师求主帮助每一个华人信徒,承担上帝永恒托付。
聚会以《培灵诗选》133 《谁愿顺从耶稣》为结:"谁愿顺从耶稣,谁尊主为王﹖谁愿为主劳苦,领人出死亡﹖谁愿脱离世俗,把仇敌抵挡,谁愿顺从耶稣为主前往﹖因主慈爱呼召,主恩厚无比,我愿顺从耶稣,主啊我属祢。"在楼恩德牧师祝福后,于下午12时25分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