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铭恩堂在传道和牧养上有什么诀窍,能令教会分派植堂之余,人数亦持续增长呢﹖本报专访了铭恩堂主任梁永善牧师。梁牧师经常出席教内活动,又主持教内网上电台节目分享信仰和生活感受,为本港信徒熟悉。
采访:于嘉豪、陈丽斯
爱长者‧爱青年
梁牧师表示他对两种人特别有感动,第一是年青人,第二是老年人。
问及为什么特别喜欢牧养和服侍长者时,梁牧师认真的说:"我特别喜欢长者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他们已日落西山,服侍他们的机会不多。我妈妈在1972年42岁时离开世界,若她现在在生应该就是一个婆婆,所以我很喜欢跟婆婆一起。"他又笑说:"还有一个原因,当我在婆婆的旁边我会显得年轻得多!所以我很喜欢服侍他们。"现在粉岭堂会的长者团契就有70多人,在香港的教会堂会中算是规模不小的长者团契。梁牧师亲自替他们洗礼,对他们有很大的感动。
『主啊,这些人你也要拯救吗﹖』
再问及梁牧师为什么对年青人有如此大的负担呢﹖原来与梁牧师的成长经历有关,他说:"年青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托负,我也年青过,我13岁开始返教会面对信仰,自己也看著神如何忍耐我,锡我,这个很重要。因为我自己经历过,得到好的栽培,家人教我如何看属灵书籍,让我有很好的发展,所以我喜欢做年青人的工作。"
而另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如果可以留住年青人的话,他们会不容易走上歧途,假如得到栽培的话更可以很大地用在神的国度里发挥功用。他说:"我特别紧张一年级至中一的孩子,因为他们特别容易学坏。如果他们保持得好,很容易出问题。有一些学校无banding的人令我很生气,我甚至说:『主啊,这些人你也要拯救吗﹖』但我有很深感受:当一个人的生命有改变时,可以减少很多坏事。所以能叫一个青年人信耶稣,生命有所改变的话,就会少害很多人,这是我对传福音的看法,对坏的人我有这样的看法,对乖的人则没有,所以能救一个就要救一个。"
年青人很需要爱。"一次我邀请了一班孤儿在崇拜中分享。我在讲章写了"神是我们的父",但我无奈地发现原来我从来没有得到那一份爱。我的父亲给我供书教学,我亦会尊敬他,但他从来不会问:你过得怎样呢﹖不会关心你,不会主动问候你。"对于这很多的"另类孤儿"——父母双在却无人关爱者——梁牧师对服侍他们有特别的感动。
『让年青人发挥自己』
但与外面花花世界相比,天天"讲耶稣",只有乖乖仔的教会不容易留住年青人,青少年流失是不少教会面临的头痛问题。
梁牧师认为牧养的方法和内容很重要,他重视让年青人发挥创意和活力。他说:"如上周我去中一至中三的团契,他们在U Tube上下载rock版《新奇异恩典》,戴著太阳眼镜扮成非洲人,唱得很兴奋。我没有说这不合圣徒体统,我觉得没问题,继续作吧!当然崇拜不能接受,但学生团契上玩玩无妨。上一代常常打击这一代说他们『无用』、『你不能作好』,但我觉得要让他们在教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发挥自己。"
铭恩堂的团契和小组一脱"保罗团"、"提摩太团"、"仁爱组"、"喜乐组"这些老掉牙的团组名字,改为"活力先峰团"、"CPU"、"朝朝起得早(组)"、"益力多组"、"HSBC(代表Harmony, Communication等意思)"等,让成员创意发挥。
至于周会的形式,梁牧师很反对总是玩『破冰游戏』及肤浅的游戏,但又需要有活泼的表达方式,不能只『斋讲』,例如使用好的powerpoint,及将内容与生活连在一起。」
“Dear Dad……”
梁牧师很重视与学生建立关系。他教会里传道人的质素,会看他们是否主动向青年人出击、关心他们,是否会与他们打打球等。
梁牧师自己亦经常早、午、晚三餐都与青年会友一起过、一起谈话:"一起吃东西、谈话很重要,耶稣亦与人一起吃饭谈话,很开心,如此建立生命很重要。"
这样的牧者心感动不少会友,一些会友暱称梁牧师作"Daddy"。他随即从钱包里拿出一张心意咭,上面有会友写著"Dear Dad"的称呼,他与会友的关系亲密从中可见。他认为通过亲密的团契关系建立个人关系,和青年人谈话,能让青年人留在团契中,令信仰扎根起来。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