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教会"80、90后"的"棘手问题",郑牧师认为"棘手"处不单在青少年一群的本身,更多是在于教会对他们的心态和看法。他语带激动地说:"最『棘手』的是教会觉得这班年青人『唔掂』(不行)、『一pat嘢』(一团泥巴)——这是问题所在。教会觉得青少年『唔掂』,但是否真的『唔掂』呢﹖看看『零分小子』也可以成为『香港杰出青年』!当我们给他们机会时,他们是『得』的!"
一个个生命奇迹成活见证
曾经浮沉毒海,并加入黑社会的郑牧师自身就是活见证。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他香港中学会考成绩只有2分,后来跳出毒海信耶稣后,30岁后读神学,牧养教会三年半后,他毅然再跑到澳洲要读神学硕士。当时认识他的朋友都觉得他妙想天开,不能相信能在一个以英语为主的国家进修,但结果他在澳洲完成了两个硕士学位,并回港以"过来人"的身份建立了帮助戒毒人士的新生协会。他说:"我专做别人以为无法做到的!"
他所建立的新生协会亦缔造出不少生命的奇迹。不少从前吸毒的青年人在戒毒村里180度改变,不懂结他的几个月后拿起结他带领敬拜,每一个都是新造的人,信仰的奇迹。郑牧师指著在场的新生学员说:"他们个个都『正』到不得了。我现在不年青了,他们还是年青非常。看他们的将来一定比我更有前途!"
黑社会 vs 教会:谁更信任青年人﹖
他表示,教会要挽回青年人必须用"信"、"望"和"爱"的基本法。
教会能吸引青年人,视乎是否相信他们并给他们发挥的机会。曾在黑社会混过的郑牧师说:"为什么黑社会能吸引那么多『口靓』(年青成员)﹖那些大佬跟他们说:你们『掂』的!去劈他们吧!你掂的!他们斩人回来后就『扎职』(升职)。"但相反教会常觉得"一代不如一代",教会的前辈用自己的标准衡量青年人,投以不信眼光,以致失掉青年的人的心。但是"90后"是未来教会的接班人,而现在一辈很快就会退下,因此更需要对他们投以信心一票,重获他们的心。
他又表示牧养青年人不难,只要"长期"并"埋身",他们的改变指日可待。他举例曾有义工长期定期探望在囚人士,给他很多鼓励和安慰。一段时间后那在囚人士出册,表示想跟那义工返教会时,那义工却吓得洒手拧头,叫他返别的教会。郑牧师叹谓:"关心不难,但长线埋身的关心却是难。"
另一方面忍耐亦是极重要的。作为戒毒辅导者,他表示没什么比吸毒更"棘手",因为吸毒者走出毒海后很容易再陷进去,反反复复,需要许多忍耐包容。他形容自己是"另类牧师",有时甚至会半夜三更入村,聆听学员倾心吐意。"青年人需要的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关心,而是用心的关心。"
如何打动青少年呢﹖他说:"青少年很敏感,你的眼神、行动都能得知你是否真正关心他。若非真正关心他们,他们就会马上远离,不再接触你。"他又表示"拍膊头"亦是打动青年人内心的"撒手鐗",与他们祷告亦甚为重要。
教会角色:亦师亦友、恩威并重
他亦语重心长地跟教会说,要与青年人建立"亦师亦友、恩威并重"的关系。教会吸引青年人不在乎外表活动,而在乎关心、接纳及拥抱。"教会的活动能比得上外面的disco精彩吗﹖外面与青年人『吹水』的人多的是,但他们需要的是有人聆听他们,了解他们,接纳他们,而不是审判和控诉。"此外亦要做他们的导师,不是在辅导层面里,乃是生活化地与他们倾谈,爱他们,让他们感到被看重。
阿达现身说法
看来不到30岁的青年人新生学员阿达上台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故事。他08年信主,在毒海里起起跌跌后,在一位西人牧师介绍下他接触了郑牧师的"1010 丰盛生命堂"。虽然他多次挣扎,多次推辞,但最后经不起自己内心的挣扎及神的呼唤,最后试了一次,进入了新生的戒毒村。
入村后毒瘾难耐,他想回去,但被母亲拒绝而心怀愤怨。但后来在郑牧师对他的爱心和信任下,在新生方舟行动的课程中他找到自己的盼望,理想和目标。今天的他想读神学,传福音,怀著满腔的热诚想服侍那些仍在毒海中痛苦浮沉的弟兄。他更奉劝在场的青年人不要浪费时间在玩乐中,而要作有意义的事,因为神爱每个人的生命。
基督教新生协会网址:www.hknewlife.com
相关新闻 瘾君子摇身变:美沙酮中心传福音 "新生园"戒毒青年与青年人互勉 坚强意志抗毒诱
新生协会过往报导 惩教所变戒毒所 短期戒毒计划收生受影响 新生戒毒村搬迁计划启动 预算3千万吁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