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的宗教 宣教日引 5月4日 編輯室 2010年5月4日星期二 上午9:42 锡克教(Sikhism) 十六世纪,那拿克大师(Guru Nanak)在印度的旁遮普邦(Punjab)创立了锡克教,21世纪的今天,全球共有一千九百万锡克教徒,绝大部分仍住在旁遮普邦中。锡克教是继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宗教。在锡克教创立初期,那拿克亲自编写了《阿迪‧哥兰特》(Adi Granth),该书后来成为锡克教最神圣的经卷。在那拿克死后,锡克教又陆续产生了九位大师。锡克教强调人类的平等,包括男女平等。锡克教没有神职人员,因为如果有神职人员,他们必然会把自己凌驾于其他教徒之上,破坏了人类平等原则。由于这个原则,锡克教也反对印度的种姓制度。 虽然锡克教不喜欢人们将它看成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混血儿,但它确实具有这两大宗教的一些特点。例如,锡克教只信奉一个上帝,和禁止偶像崇拜,这一点与伊斯兰教类似。此外锡克教相信羯磨(梵﹕业或因缘)(karma)、转世、轮回,这一点又与印度教类似。 耆那教(Jainism) 耆那教是一位叫做摩诃维拉(Mahavira)的教师于主前五百在印度创立的。耆那教最初只是印度教内部的一个改良派别,以后才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耆那教要求教徒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并且放弃一切世俗愿望。今天,耆那教的某些道德规范达到了极端的程度,例如有些教徒不穿任何衣服,有些教徒千方百计避免杀死任何生物,包括地上的蚂蚁。耆那教认为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因此也就没有造物主。与一神教不同,耆那教是泛神教。根据耆那教的教义,一个人,如果能够简璈狾釭漕葩c羯磨(业),他就能够具有完美的知识和力量,并成为一个神,这个过程被称作解放。在耆那教中,由于有越来越多的信徒达到解放状态,因此神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全世界有大约五百万耆那教徒。 林伽教派(Lingayat) 林伽教派于十二世纪在印度的卡纳塔克邦(Karnataka)创立,创始人是巴萨瓦纳(Basavanna),一位印度教圣徒和社会改革家。一些学者认为,林伽教派早在巴萨瓦纳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巴萨瓦纳只不过是将这个教派向前推进了一步。林伽教派认为自己是独立的宗教,不属于主流的印度教。与印度教不同,林伽教派否认《吠陀经》(Vedas)和婆罗门(Brahmin)的权威,也不相信轮回。 阿玛迪亚运动(Ahmadiyya Movement) 米尔扎‧古拉姆‧阿赫马德(Mirza Ghulam Ahmad)是一个自封为救世主的印度人,他于十九世纪在印度的旁遮普邦(Punjab)创立了这个以穆斯林为基础的阿玛迪亚运动。阿玛迪亚运动与正统的、传统的伊斯兰教有明显的区别,例如他们不认为耶稣今天仍活在天堂,将来要返回尘世,他们认为耶稣已经死了。阿玛迪亚运动试图以自己的教义说服各国的穆斯林,但都失败了,他们与各国穆斯林(特别是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越来越疏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