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 創新 創造—— 華人教牧的挑戰

最新一期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出版的《教牧與領導》,以「創意、創新、創造」為主題,鼓勵華人教牧容許創新,鼓勵創新,跳出框框,活出整全使命。 作者胡志偉牧師指出,不論是香港華人還是北美華人教會文化,都以傳統的習慣作為基準,不容許太多的想像力空間,甚至容不下異議,有時教會文化更被標籤為「守舊落伍」、「道德霸權」、「反對自由」等,可謂不幸。然後作者嘗試從三個方面鼓勵教牧同工開放創新空間,挑出框框: 一、開發創意。文章引用「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總裁高希均所言「主宰21世紀商業革命的就是創意,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直指華人的面子文化是對創意文化的否定:活動的策劃不是以內容為中心,而是安排誰去站台,各類聚會的策劃中「跟風」現象更是普遍。 對此作者建議華人教牧可採用「PDCA循環」——計劃Plan、試行Do、察查Check、實行Act,如此深入檢討所辦活動,走出不成功便換人或換方法的老路。 二、容許創新。作者指教會要教導及鼓勵信徒培育「分散式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即從同一個來源著手,產生多元變異,看重的是新生事物的「流暢」(fluency)、變通 (flexibility)、原創 (originality)與精進(elaboration)。 文章指出當教會允許創意時,有些事物會產生「失控」或「出位」的情況,但是創新的嘗試是值得的,不然華人教會還會在因循守舊不思進取裏面,扼殺了創新的空間。 三、更新創造。作者指救恩裏面其實已經包含了重新的創造這個信息,華人教牧要有跳出框框,成為一位具備容許對方犯錯的優秀領袖。作者引用現代管理之父杜拉克名言,「首要之務,就是要把投注到無效、沒有效果領域的資源釋放出來。事實上,除非卸下昨天的包袱,否則不可能創造明天。」他指出教牧需要不斷檢視事工,作出有計劃的放棄,才能得到系統的改善。 文章總結中,作者指神在歷史中使用一些不甘於現狀的領袖,作出新嘗試,從而活化傳統教會,帶來了復興更新。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