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2004香港教会普查"
"200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公布后,笔者看为是香港教会"审慎乐观"的健康面貌。 不少教会人士关注"2004香港教会普查"结果,最显著的问题,莫过于"教会聚会人数增加了,或减少了?"上次"1999香港教会普查"反映本港信徒"出走"现象,崇拜平均出 席人数只有175,571人,较1994年崇拜平均出席人数,少了18,929人。
我可以做什么

"恭喜发财"──基督徒应否恭贺别人"恭喜发财"?
南亚海啸灾难是上帝审判?
灾难后的"知死"与"知生"
被称为"世纪浩劫"的海啸灾难,带来至少15万人死亡,留下遍地满目疮痍,颓垣 败瓦的灾情。港人除了踊跃捐款予救灾工作,更要反思的是灾难使人不得不面对"死亡"的课题。海啸过后,"死亡教育"就是契机,让廿一世纪人类,从各类灾难中,汲取更深 刻的生命教育,"知死"随时不邀而至的真实,方能尊重生命,"知生"而活。......
海啸灾难后的反思
在圣诞假期的"拆礼物日"(Boxing Day),上天是否向亚洲人开玩笑,送了一份意想不到的" 礼物",使过万人在转瞬间被巨浪吞噬了性命,无数人痛失家园 ! 自然界的无常形势,在政经方面是否类似 ?
洪水与巴别塔
我们要注意到,世界好像一场球赛,打到法定时间,现正补时阶段,"球证"(生命的裁判)会随时 鸣笛完场。我们都要面临一个结局,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作个交待,并且接受生命的主宰审判。所以,这场世纪大地震,再一次向我们响起警号︰要我们"警醒"。如果在 睡梦中"惊醒"的话,就会措手不及了。
红湾不拆的积极意义
现在既然发展商为了息事宁人,顺应民意,决定不拆卸红湾半岛,如果继续评论拆卸问题, 似是明日黄花,不过社会的价值观仍需我们关注,意识形态也需予以改善。 从今次事件以至改变决定,不再拆卸也使我们看见几项积极的意义。 一、民意被尊重。 二、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三、汲取教训。
去掉"圣诞"的"圣诞节"?
圣诞节为什么会是每年零售业最佳的档期,因为人人都会买些礼物互相馈赠。那是 个慷慨施赠的日子,源于基督教"上帝爱世人"的信仰。把这个圣诞节的核心去掉之后,十二月这个冬至之后的西方假期,会倒退至基督降生前的世界,剩下的只是利欲横流,纵 酒宴乐的狂欢。
八仙岭山火事件重演?
最近大埔八仙岭郊野公园又再发生山火,焚烧多个 小时,火场面积不断扩大,数十名消防员和渔护署人员不断忙著扑救,而每一分、一秒也有林木被烧毁,八年前那次震撼全港的八仙岭山火事件仿佛又重现眼前,是天灾?还是人 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