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争论升温 戴耀庭谈信仰与政制的整合 編輯室 2010年6月10日星期四 下午2:20 特区政府2012政改方案"起锚",并引起社会热烈讨论。距政改方案表决间不足两周之际,本周六支持及反对方都将举行大型集会争取民意。基督教内亦有构机即将举行有关"起锚?超错?基督徒如何回应政制改革"的论坛,以法律、社会及信仰角度回应有关议题。 对于信仰与政制的问题,香港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戴耀庭近日以"基督徒信仰与政制设计:由原则到实践"为题,分享了作为基督徒学者,他如何尝试将信仰原则与政制设计理念结合的思考过程,并分享了当中可能的进路。他表示自己早在84年学生时代参与论政团体,思考香港未来政制设计事务,学术专业亦在宪制及政制设计方面。 他表示自87年信主后,少具体尝试将信仰与学术整合,或思考信仰与政制设计的关系,后来才开始思考如何将基督教里所重视的神的国度及"耶稣国"在地上建立,以及如何在政制设计上体现神的国。 他表示在读了许多神学家的著作后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想法,就是《圣经》里并没有提供直接及足够的资源去作为政制设计的指引。不少基督徒的学者都会赞成民主,但鲜能引用《圣经》话语支持其论调。因此他认为有必要思想如何将信仰与政治制度挂勾:"假设在神学上福音包括了政制设计,那么我们要思考如何将信仰与政制设计拉在一起﹖如《圣经》没有提及方法,如何能将两者挂勾起来﹖" 他提到英国的基督教组织Jubilee Center。该组织由一群基督徒学者、神学家等于80年代成立,致力推动信仰带动的社会改革,研究如何将信仰落实在社会公义中。他认为该会的使命宣言提出的方法为政制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亮光,里面提及"圣经(Text)—范式(Paradigm)—原则(Principle)—政策(Policy)—实践策略"的程序模式:以圣经为依据及基础构思出可行的范式,再发展其原则及政策,最后订出实践策略,用这方向寻找信仰与政制设计的关键。 他举例,从《创世纪》可知人具有神的形象,因此人是尊贵的;但亦由于"世人都犯了罪",因此亦得知所有人有犯罪的倾向性,因此在这两个基本的假设计出来宪政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基于人的尊贵而要保障基本的人权,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犯罪倾向而要限制政府的权力。 不过他表示此理念在执行上会出现很多关卡,特别在范式的构思上会由于基督信仰及对话语解释的多元性而有不少讨论争议的空间,此外在政策及实践的具体操作上亦会带来不少争论。 他又提到,香港及华人教会对信仰内涵的讨论多在个人灵命成长,社会参与只限于关怀贫穷人方面,但在政治及社会层面的涉猎少,政治制度亦鲜有提及,整体而言,华人教会在政治参与的力量不大。 据香港一机构最近发布的教会普查,表示在过去两年有关注社会公义的堂会不足两成,有关注社会民主进程的只有约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