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爭論升溫 戴耀庭談信仰與政制的整合

特區政府2012政改方案「起錨」,並引起社會熱烈討論。距政改方案表決間不足兩周之際,本周六支持及反對方都將舉行大型集會爭取民意。基督教內亦有構機即將舉行有關「起錨?超錯?基督徒如何回應政制改革」的論壇,以法律、社會及信仰角度回應有關議題。 對於信仰與政制的問題,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戴耀庭近日以「基督徒信仰與政制設計:由原則到實踐」為題,分享了作為基督徒學者,他如何嘗試將信仰原則與政制設計理念結合的思考過程,並分享了當中可能的進路。他表示自己早在84年學生時代參與論政團體,思考香港未來政制設計事務,學術專業亦在憲制及政制設計方面。 他表示自87年信主後,少具體嘗試將信仰與學術整合,或思考信仰與政制設計的關係,後來才開始思考如何將基督教裡所重視的神的國度及「耶穌國」在地上建立,以及如何在政制設計上體現神的國。 他表示在讀了許多神學家的著作後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想法,就是《聖經》裡並沒有提供直接及足夠的資源去作為政制設計的指引。不少基督徒的學者都會贊成民主,但鮮能引用《聖經》話語支持其論調。因此他認為有必要思想如何將信仰與政治制度掛勾:「假設在神學上福音包括了政制設計,那麼我們要思考如何將信仰與政制設計拉在一起﹖如《聖經》沒有提及方法,如何能將兩者掛勾起來﹖」 他提到英國的基督教組織Jubilee Center。該組織由一群基督徒學者、神學家等於80年代成立,致力推動信仰帶動的社會改革,研究如何將信仰落實在社會公義中。他認為該會的使命宣言提出的方法為政制設計的問題提出了亮光,裡面提及「聖經(Text)—範式(Paradigm)—原則(Principle)—政策(Policy)—實踐策略」的程序模式:以聖經為依據及基礎構思出可行的範式,再發展其原則及政策,最後訂出實踐策略,用這方向尋找信仰與政制設計的關鍵。 他舉例,從《創世紀》可知人具有神的形象,因此人是尊貴的;但亦由於「世人都犯了罪」,因此亦得知所有人有犯罪的傾向性,因此在這兩個基本的假設計出來憲政的基本原則,一方面基於人的尊貴而要保障基本的人權,另一方面由於人的犯罪傾向而要限制政府的權力。 不過他表示此理念在執行上會出現很多關卡,特別在範式的構思上會由於基督信仰及對話語解釋的多元性而有不少討論爭議的空間,此外在政策及實踐的具體操作上亦會帶來不少爭論。 他又提到,香港及華人教會對信仰內涵的討論多在個人靈命成長,社會參與只限於關懷貧窮人方面,但在政治及社會層面的涉獵少,政治制度亦鮮有提及,整體而言,華人教會在政治參與的力量不大。 據香港一機構最近發佈的教會普查,表示在過去兩年有關注社會公義的堂會不足兩成,有關注社會民主進程的只有約6%。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