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創傷延至成年 學者倡增資源強化社區輔導  

早期創傷延至成年 學者倡增資源強化社區輔導  
曾偉洪博士、鄭健榮博士發佈「人際關係創傷及心理健康」調查。 | 基督日報/Isaac Leung

社會壓力、人際衝突與家庭變化,令不少香港市民承受情緒困擾。近日有調查研究發現人在經歷創傷愈多,人際關係信任度愈弱,負面情緒亦越強。調查團隊建議政府與學校推廣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創傷療癒小組以修復人際關係;社區應投放資源,預防兒童及青少年遭受人際創傷。   

該項名為「人際關係創傷及心理健康」的調查由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香港忠僕事奉中心與心理健康會進行,於今年8至10月透過網上問卷,共收集152份有效回應。對結果進行分析後發現,不論18歲前或後,經歷的人際關係創傷,皆削弱人際信任;且創傷經歷越多,負面情緒越強。而眾年齡群組中,青年組(18至39歲)的抑鬱與焦慮程度最高,60歲以上長者則較穩定。    

值得關注是,童年或青少年時期的人際創傷與成年期創傷相關,意味著早期創傷很可能延續至成年,並增加重複受創的風險。   

此外,調查顯示個人對創傷的應對方式,對調節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採取「積極應對」者快樂感較高,以10分為最高達5.8分;傾向逃避者快樂感則低。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巴拿巴輔導裝備學院院長鄭健榮博士建議,除了在社區及學校層面推廣心理健康教育,政府、民間機構及學校應投入更多資源,預防兒童及青少年遭遇人際關係創傷,針對家庭暴力與情緒虐待進行早期介入,以減少兒童期人際創傷的發生。   

他並指,教會小組與團契彼此支持、關懷聆聽及靈性輔導,有助於信徒心靈復原。同時,教牧人員也需加強情緒輔導的訓練與識別能力。 

1 1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