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聖經公會近日公布一份具里程碑意義的《拔摩島類型學報告》(Patmos Typology Report),透過全面分析文化、宗教、政治與經濟因素,深入探討全球各地民眾對聖經的參與程度。該研究以蓋洛普數據科學為基礎,將全球85個國家與地區劃分為七大宣教集群,不僅呈現出聖經在全球的多元面貌,也為未來聖經工作指明機遇與挑戰。
該份報告建基於今年4月發布的《拔摩島世界聖經態度調查》(Patmos World Bible Attitudes Survey),該調查為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涵蓋超過91,000名受訪者。調查顯示,全球多數人相信上帝或某種至高存在,且七大集群中有五個認為宗教在日常生活中仍具重要地位。此外,每10位非基督徒中就有1人表示願意進一步認識聖經。
兩份報告共同指出,聖經翻譯與宣教工作的關鍵,不在於人們是否「擁有」聖經,而在於他們是否「能夠在生活中實踐」。
七大集群揭示聖經參與的全球圖景
報告將全球劃分為七大跨越地理與語言界限的「集群」,每一集群對教會網絡、宣教組織與聖經機構皆具戰略意義:
集群一:穆斯林為主社會中的基督徒少數群體
包括查德、馬利、巴基斯坦、阿富汗與塞拉利昂等國。基督教在這些地區屬少數信仰,且面臨經濟與基礎設施限制。僅3%人口擁有聖經,94%認為信仰對生活重要。報告建議透過口語與音頻形式、青年事工與本地伙伴合作,建立信任與連結。
集群二:基督教影響力漸衰的歐洲與地中海國家
包括阿爾巴尼亞、匈牙利、俄羅斯、葡萄牙與馬耳他等國。這地區雖有50%人口擁有聖經,僅9%每週使用,僅59%認為信仰在日常生活發揮重要作用,低於全球平均的73%。報告呼籲透過人際關係重建信任,而非依賴傳統宗教機構。
集群三:穆斯林為主的中東的基督徒群體
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與以色列。基督徒在政治與社會壓力下持守信仰,85%人口認為宗教重要但僅2%擁有聖經。報告建議採取謹慎、人際與數位化的參與策略,並強化本地教會的信心與韌性。
集群四:拉丁美洲與菲律賓
集群包括智利、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與菲律賓等。這地區基督教文化仍具影響力,但世俗化趨勢上升。聖經擁有率達74%,37%人每週使用。報告建議將聖經與日常生活連結,如經濟不平等、青年文化等維持其時代意義。
集群五:高度世俗化的西方社會
包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等國。聖經擁有率雖高(57%),但使用率低,多數視聖經為過時,24%每周讀經、19%每周參加教會活動。其中英國的擁有率與參與率低於平均,美國則明顯較高。報告建議以故事、藝術與數位媒介重新激發年輕世代的興趣。
集群六:亞洲多元宗教社會
包括柬埔寨、印度、泰國、日本與韓國。基督徒為少數群體,僅7%擁有聖經,高達74%對聖經一無所知。報告主張以教育、敘事與數位創新為核心的長期策略,並支持本地基督徒群體成為文化契合的見證人。
集群七:撒哈拉以南非洲
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奈及利亞與南非等國。這集群基督教充滿活力,62%擁有聖經,51%每週讀經。報告強調應從「聖經獲取」轉向「深度參與」,並透過門徒訓練、青年事工與社會關懷,見證聖經對社會各層面的轉化力量。
聯合聖經公會高級研究經理里奇・波尼(Rich Powney)表示:「這份報告提醒我們,在全球各地推廣聖經的事工,不能採用單一僵化的方法,必須深入考慮當地的文化與社會實情,做到『因地制宜』。」
他鼓勵大家用創新的方法、真誠的合作和虔誠的祈禱,共同實現一個願景:讓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聖經,理解它的深意,並親身經歷它帶來的生命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