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会之八] 陈耀鹏博士:憎恨处播种爱 伤痕处播宽恕](/media/cache/img/0/53/5319sw_823w_486h_1x_1y.jpg)
陈博士开首即表示"使人和睦"是神对人的要求。"使人和睦"原文包含的意义很广很深。犹太人见面彼此问安"愿你平安"就是"使人和睦"的字;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时也对门徒说"愿你平安"。此外在希伯来原文"和平"表现灵魂的平安和安详,亦指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彼此和解时达到的和谐状态。因此"使人和睦"至少有三方面意思:叫人与神复和、人心灵得平安,及叫人与人之间和睦。
不要做和平的破坏者
圣经里有"使人和睦"的提醒,神叫人做和平的建立者,但人不知不觉破坏和平。雅各书:"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因为人里头有私欲,人自己里头没和平,以致人与人之间没和平。
自己里有纷争之先因与神有纷争。创世纪中有很多例子,显示一个家庭出问题连带所有家庭就出问题。该隐因妒忌杀弟弟、罗得建议把两个女儿发生关系,此后两女儿与父亲怀孕;亚伯拉罕害怕不认妻子撒拉是妻子、雅各偏爱约瑟令哥哥心生杀机把他卖到埃及……人背叛神时内心充满混乱,自己没和平,亦令人没和平。
耶稣叫基督徒彼此相爱,在家庭、教会要成和平之子。但人破坏和平而不自觉,最容易的是自己的说话。陈博士提到一位肢体分享时说到因为自己生日,多晚在外面吃饭。陈牧师听到后不经意地开玩笑说:"你在炫耀啊!"之后才知道他在吃饭中间收到亲戚患癌的难过消息。陈牧师不经意而出的一句话令弟兄很难受,因此向那弟兄道歉认罪。圣经中说"淫词妄语",妄语是鲁莽的话,陈牧师事后回想若当时说了感谢的话,则更合乎圣徒的体统。
人容易破坏和平,夸大其词、论断别人,不尽不实,不经思考就伤害别人。因此雅各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
![[讲道会之八] 陈耀鹏博士:憎恨处播种爱 伤痕处播宽恕](/media/cache/img/1/93/19325sw_823w_486h_1x_1y.jpg)
除了不做和平的破坏者外亦不要虚报和平,不要为了和平而掩饰罪恶。旧约的先知说:平安,其实没有平安,只在掩饰罪恶。雅各书:"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先是清洁、后是和平的次很重要,八福的次序亦是清心先于和睦。清心是和睦的基础,不能因和睦而将清心妥协,亦因此缘故人会为义受逼迫。耶稣警告不能因为与逼迫你的人和睦在公义和清心上妥协,而要为义受逼迫,明显耶稣将和睦的目标放在清心的目标下。
陈博士说,使人和睦亦可能要付出代价。可能需要人谦卑道歉,又或要勇敢面对得罪自己及自己得罪的人,结果可能是被拒绝和误解,又或被认为是错误或愚拙。
要建立和平
"使人和睦"的人亦要成为建立和平的人。以弗所书提到"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陈博士说表示"八福"的结构很特别,后面的"福"建立在前面的"福"之上,例如人里头爱慕罪恶的话不会虚心,哀恸是悔改的结果;温柔是知道自己的软弱而伏在神主权下,饥渴慕义是知道自己无公义因此需要神的怜悯。前四个"福"关乎破碎、更新、倒"空"而来到"满";而后五福谈到"义",对人怜悯,对神清心,然后来到"使人和睦",不单对身边的人,更是对整个社会环境而言。我们的心态品格的塑造由虚心开始,以受逼迫为结束。
陈博士为"使人和睦"三个方面总结。"使人和睦"的教导叫人与神复和、人心灵得平安,及叫人与人之间和睦:"让我们不要不知觉做破坏和平的人,更不要满足于虚报和平,神要求们成为和平建立者。"
神是和平的神 教会需要和平
为什么神要求"使人和睦"﹖因为三位一体的本质是和平的神。
首先神是赐平安的神。耶利米书:"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一个少女的经历被拍成电影,她滑浪冠军级人马,但在2003年仍是十多岁滑浪时被鲨鱼咬断左手。她问神为什么让此事临到她,老师给她读了此经文。八年她继续滑浪,写了自己的传记。她的经历被拍成电影《Soul Surfer》。人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明白,对神的旨意不明白:"有的时候、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环境和困难像鲨鱼一样袭击我们,甚至咬伤我们,但我们否肯定神是赐平安的神﹖"
神亦是和平之君。耶稣面对苦难时对门徒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们的父是和平的神,主是和平之君,圣灵让人结和平的果子。要人认识神必须先更认识神,在神那里得和平的供应。
陈博士接下来谈教会。他说:"基督的教会需要和平。"保罗不少书信都显示教会里都出现问题。罗马的信徒因为对食物和守日不同看法而彼此论断、哥林多教会问题多多:结党、纷争、淫乱、拜偶像。加拉太教会因割礼及种族问题起争论,腓立比教会传福音出于嫉妒和纷争,帖撒罗尼迦教会对传道人不尊重。教会在每个时代都有内忧外患,外患包括逼迫及异端猖獗,内患则是肢体问题。保罗说:外部的逼迫可怕但可更令福音兴旺,但教内人士不同心时,不单教会里生命受伤害,更削弱教会向外界见证的能力。
陈博士提到一次在一间教会主领讲座,他知道该教会暂时没牧师,亦有不少困难,于是鼓励他们说:"你们真不容易,既不是求财不是求利,不争财也不争利。"听到这里时,那教会一位肢体回应:"是啊!我们不争财、不争利,但我们争一口气。"陈牧师又提到一间教会分裂后,教会成员成立教会自认是"正宗",但其后再出现分裂,再另建教会称自己为"唯一正宗"。
陈博士说:"求主让我们有智慧分辨什么是圣经的绝对的真理,什么是可取代的原则,什么是无知的执著。"他认为无一个真心跟随主的人是坏人,不过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好一点,原则比别人清楚一点,看法比别人高明一点,觉得自己可能比别人更合神心意,是更明白事理的天使,但天使有时不知不觉变成了魔鬼。
"使人和睦"的原则
圣经吩咐我们作和平的使者。陈博士提到,保罗劝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他们在教会中劳苦,但之间出现嫌隙需要和好。他表示,信徒间的不和直接损坏教会,传道人跟信徒领袖的不和大大破坏教会,因此"和好的事工"应放在其他事工之前。
陈博士又说,人一般不会跟陌生人或点头之交发生矛盾,但一起生活、交往、工作和事奉的人无可避免因为性格、看法、背景和做事方式有冲突。"我们对关心的人或关心我们的别人的期望越高时,他怎样看我或我怎看他将会带来很多压力,甚至失望及张力。教会是属灵的家,很多人放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当中有不少微妙的关系。但我们既接受了传福音的使命,要更努力学习如何和好。"
他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经文出自《腓立比书》:"所以,在基督里若有甚么劝勉,爱心有甚么安慰,圣灵有甚么交通,心中有甚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腓立比书》里只有一次讲"喜乐可以满足",当信徒能相亲相爱,和睦共处时就能让保罗和基督的喜乐可以满足。陈博士又说,保罗只提及"爱心相同","心思相同",没有说"意见"相同,而说"意念"相同。"意念"讲的是目标,而"意见"则讲达到目标的方法,意见可以不同,但意念则要相同。
陈博士又以"粥"作喻。煮粥有很多方法,大火、小火,先猛火后慢火,或先慢火后猛火,或用不同质料的煲来作。陈博士笑说当他想吃粥时,就只会告诉太太很想吃,而绝不提议用何方法,因为担心温柔的太太一旦说:"你这样聪明,不如自己动手煲吧!"如此就达不到"不动手吃粥"的目标了。
他说:"在教会里是否觉得『我的方法』最重要呢﹖我们意念要相同,但我们的意见肯定不同,因此我们要彼此接纳。我们要爱心相同,但热心可以不同;我们心志相同,但心态可以不同。"
和平使者四个原则
陈博士美国一机构叫"和平使者事工",目的是协助信徒和教会依照圣经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他们归纳了4G原则—
第一个是荣耀上帝(Glorify God)。"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甚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陈博士讲到一个教会办培灵奋兴会,邀请了教会尊敬的老仆人讲道,他有很深的属灵触觉,讲完第一堂时觉得不释放。然后教会传道人告知教会中有两个领袖此攻击,带来不和。于是老仆人用神的慈悲劝他们,让神透过二人的复和让教会得兴旺。在圣灵光照和责备和老牧者的苦苦相劝下,二人愿意在人前认罪悔改,于是神的灵祝福那教会,"与人和好是个人属灵生命指标,是教会复兴的开始。"
他又提到有传道人劝勉新婚夫妇说:"自己有错要认低威,自己没错则别提;少弹多赞多鼓励,关系重要常倾密偈;多做付出别怕蚀底,大小事不要咁巴闭。进进退步伐要一齐,认定一家之主是上帝。"甚为有趣。
第二个是要除去梁木( Get the log out of your own eye)。耶稣说:"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这是重要的次序。在冲突中无论谁错,双方都有责任先行自己省察。求主帮助我们先除去自己的梁木。
第三个是温柔挽回(Gently Restore)。保罗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如果方在冲突上看不到自己责任,仍要温柔和善地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错。最好他接受,但若不接受仍要按《圣经》的教训,找他所敬重的人,或找教会德高望重的人以温柔的心挽回他。
第四个是前去谈和(Go and be reconciled)。耶稣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经文中的"想起"就是自我省察。陈博士说,《圣经》没讲到"怀怨"是指谁的错,而当两个人出现问题时,想起的人不论是亏负人或被亏负的人都应采取主动,不单向神认错,还要向弟兄和好,"饶恕是一种选择和决定。"
![[讲道会之八] 陈耀鹏博士:憎恨处播种爱 伤痕处播宽恕](/media/cache/img/1/93/19326sw_823w_486h_1x_1y.jpg)
陈博士在结束前讲了一个罗马斗兽场的历史故事。在罗马帝国时代,斗兽场是人与动物如老虎师子、战士和奴隶、战士与战士相斗至死的地方,为的是向君王或普通巿民提供娱乐。
四世纪时,一个名为泰勒马多斯的人有一天听到从神来的声音呼叫他去罗马。他于是走了几个星期,到了罗马,原来刚好那里打了胜仗,很多人涌到斗兽场庆祝。那里很多战士对罗马君王说:我们准备死以来表示尊敬你,大家准备彼此相斗至死。马科斯心按那声音的感动,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斗兽的场中心喊:"奉耶稣基督的名停止!"周围人起初以为是节目的前奏,都指著他取笑,但越看著不对劲,人群开始愤怒地喊:"回去你的座位吧!"但他仍然高喊:"奉耶稣基督的名停止!"一位战士忍不住,一刀把他杀死,于是全场肃静。慢慢地,开始有一个人站起来离开会场,然后再有另一个人静默地离开,一个一个离开,最后皇帝亦站起离场。陈博士说,这是斗兽场历史上最后、甚至是未完成的战斗,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再在斗兽场被杀害。说到这里陈博士带大家祷告:"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我们已经是神的儿女,但我们是否使人和睦的人﹖我们做过什么,或付上什么代价使人和睦﹖无论做什么不像马科斯那么伟大。"
呼召—憎恨处播种爱 伤痕处播宽恕
他向大家发出三个呼召。「『使人和睦』有三个意思,叫人和神复和、人心灵平安、人和人之间和睦。你是否愿意叫人『奉耶稣基督的名停止』,成为一位叫人与神和好的福音使者,甚至全时间奉献,一生如此作呢﹖
使人和睦亦是使人心灵得平安,是否有"八福"所讲的有虚心,有哀恸,有温柔,有饥渴慕义、有怜恤,有温柔,甚至愿意使人和睦,为义受逼迫亦在所不计﹖如果愿意在神面前有这样生命的话,请你站起来。
使人和睦亦是使人与人之间和睦,在憎恨之处播下爱;在伤痕之处播下宽恕;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在绝望之处播下盼望;在幽暗之处播下光明;在忧愁之处播下欢乐。如愿意在神前做和平之子,请站起来。」不少信徒应呼召站起来,最后陈博士为决志者祷告。
相关新闻 [讲道会之七] 陈耀鹏博士:God is Now Here! [讲道会之六] 陈耀鹏博士:怜悯导向 恤性体谅 [讲道会之五] 陈耀鹏博士:饥渴灵粮 慕义理想 [讲道会之四] 陈耀鹏博士:温文尔雅 柔抗文化 [讲道会之三] 陈耀鹏博士:哀恸的人有福 [讲道会之二] 陈博士讲解"虚心的人有福了"真义 [讲道会之一] 陈耀鹏—八种心志、福随而至
(本报推出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专题,每日即时更新,与信徒一起回顾每堂讲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