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源分析"八十后"现象 促教会予以肯定和信任

从心会社创办人吴思源就近日分析了城中闹得热哄哄的"八十后"现象*,并从中反思了教会如何回应新一代青年。他认为教会应放开胸襟,予以信任,让"八十后"青年人在教会得到肯定,在往后的日子与他们一起并肩事奉主。 曾任烩炙人口的青年刊物《突破》杂志总编辑的吴思源分析,今天社会和教会都惯性地将青少年扣上一些负面标签,如双失青年,将他们视为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一群,以为他们永远不成熟,因此教会里的青少年活动亦走向"儿童化"及趣味性,以为如此能迎合他们。 但近日社会上呈现出"八十后"与"五十后"的矛盾和张力。吴思源分析当中有深层次的矛盾,其中八十后的忿慲情绪来自他们所面对的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例如政府一方面"甜言蜜语"表示"求学不是求分数",另一边厢公开考试竞争却丝毫未减;到了高中,政府承诺六成人能有大学学位,结果换来的却是无保证的副学士,加上社会经济永远肥上瘦下等等,造成他们的怨愤。 吴思源引用本地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的观点说,现时不论是台湾或中国大陆,"七十后"及"八十后"已基本上接班成为社会的实质力量,惟香港社会各层面的领导权仍在"五十后"的手上。他认为今天的网络化的"八十后"并不是"长不大的儿童",反之他们已懂得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以及能共享社会资源。因此他亦促教会扩阔胸襟,认真聆听他们的诉求,给予信任和肯定,让"八十年"新一代能在找到他们的位置。 (*有关言论在《基督教周报》2368期"教会之声"专栏中发表)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