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協」鼓勵教會「換眼鏡」 以愛護包容取代排拒

一專門服侍精神病康復者的人員指出,有教會以為精神康復者應歸個別教會去牧養,然而精神康復者連教會都不能融入,又怎能難以融入社區呢?他鼓勵教會能摘下「排拒的眼鏡」,戴上一副「愛護和包容的新眼鏡」,將神的愛帶給他們,從幫助他們融入教會開始,進而幫助他們融入社區。 建立精神康復者互助小組的基督教愛協團契的程序幹事王錦洪認為,精神康復者最終的目標是要融入社會,若他們能先融入所處地區的教會,就有能量去融入所在的社區以及工作的場所,所以教會將精神康復者撥歸個別收留康復者的教會的想法要解除。 王幹事在上週傷殘人士福音事工研討會的工作坊上指出精神康復者面對的困難,他們發病時會有幻覺、幻聼、妄想以及一些非理性的想法,導致他們情緒易產生焦慮、恐懼和抑鬱,甚至出現一些怪異行為,比如坐立不安、喃喃自語、搖頭反眼、捲舌手震等,容易令旁人感到詫異,甚至投以奇異目光,令到他們難以投入教會的聚會,特別是在團契和小組時候。他指出精神病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會出現以上一些特殊舉止,這時候弟兄姊妹應該給予愛護和包容,讓他們心靈得到接納和撫慰。 他又建議弟兄姊妹進一步認識精神病,學習與他們溝通和相處,關注他們復康的需要之外同時關注他們的靈性需要。他表示精神康復者比一般人更需要經歷神的安慰和憐憫,在關心他們的過程中,講出神的慈愛和公義等特性,能帶領他們認識神歸信基督。他舉例向他們説明神的「豐盛的慈愛」,看他們為寶貴,體察他們的病患困擾和哀情;神的「公義」又讓他們警醒自己,避免落入罪的羅網,亦賜他們力量敏感於罪的誘惑,給他們知罪的心求神憐憫;神「偉大的能力」賜他們力量面對病徵帶來的焦慮和恐懼,保護和更新他們,讓他們内心湧流恒久的平安和喜樂;神的「信實」亦幫助他們力量活出豐盛的生命。 王幹事認為精神復康者較一般人更單純、思想行為更直接,所以他們更容易投入神的話語中,若牧者信徒能以愛去關懷他們,並善用一些傳福音的技巧,又提供一個容易進入「羊圈」的配套,他們就不致成為失落於社會的「迷羊」,更能在「天國」裏生活。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