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球:对胡牧师有关是次华福大会的回应

杨庆球:对胡牧师有关是次华福大会的回应
华福大会开幕式
本人是次没有出席在峇厘岛的华福大会,很多细节并不知情,因此无法一一回应。但胡牧师的批评(见胡志伟:"老化"而不能"深化"的华福运动)有它的一贯性及有效性,例如"华福会节目内容失掉了对堂会教牧的吸引","大会主题的广泛性而欠缺深入性","偏重狭意的宣教,甚少研讨环保、文化、扶贫、公义等福音的具体内容","五年一度会议成为海外华人教会的联谊会"等,都是华福会多年来被人咎病,又没有好好处理。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参加华福会,也少有鼓励同工参加,对胡牧师所批评的有同感。

然而,我希望在另一些角度,谈谈"唐崇荣牧师现象"。我并不是要为谁辩论,只是就所见的讲自己的感受。能够成为一代杰出的教牧,不单不容易,而且要付上很大的代价。我并不同意"香港教会"这个全称命题,肯定受不了他的讲论风格。就我所知,他在香港长期的讲道一直有不少人参加,而我的会友(不止一人)也亲自向我说听他的讲道得到很大的造就。我不知他在这次华福大会吹嘘了甚么归正神学,但依我多年与他相处,他从未在我及学生面前把归正神学绝对化。否则,他不会请我这个"路德宗"背景的人多次在他的美国神学讲习班及印尼的神学院讲授神学,当然少不了路德神学。他在我面前只强调归正是好的神学,其他宗派也有其精彩处。

华人大牧是否不容挑战,问题是如果他们做的并不涉及对错,最多是他们的风格、他们的思想已不合时宜。在主的爱中应该彼此砥砺、共进,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名讲员"的"市场"通常不是人为造成,也不应用人的私意去打击,上帝不用他们,他们自然淡出。事奉主没有甚么功成,能继续事奉也没有甚么身退。天国的事工又大又广,应该没有竞争的。获华福邀请也不是甚么伟大之举,我看华福的网络有点过时,他们只能邀请他们以为好的,这是任何机构都有的限制。事实上,华福难以代表世界华人教会,更不应偏向香港教会。我相信华福希望海外华人教会藉著这平台有交通的机会,很多偏远地区的教会是很需要华福的关怀的。香港教会有太多资讯,太多议题,香港不少无谓的争议,也不见得对其他地区的华人教会有何意义。华福应该把力量多用于偏远教会的关顾,这样,华福成为海外华人教会的联谊会,五年一次聚旧,也是无可厚非。

中国教会是华福的挑战,从过去华福处理中国教会的手法,看到它对中国教会的抱残守缺的看法,实在令人震惊。我们必须与时并进亲身了解中国教会,这是急不容缓。在上帝眼中来看,中国只有一个教会,就是属祂被救赎的教会,其他都是人为、政治取向。我们不能把上帝的子民排除在"家庭教会",或"三自教会"之外。况且,"家庭与三自"已不能充分及正确地描述今日中国的教会。

作为一个普世的华人教会组织,有关宣教仍是应该以理念为主。但落实宣教,必须与当地文化有关。因此,华福的宣教策略,最好分区落实讨论,才能顾及不同地区的文化、环保、慈惠、公义等切身议题。华福继承《洛桑信约》的宣教精神,传福音使人归向上帝仍是最基要的。慎妨自由主义的渗入,颠倒了福音的优先性。

本人对华福认识不多,对胡牧师的见解表示钦佩。《基督日报》的陈姊妹给我电邮,请我回应几句,以上的只是有感而发,为唐牧师讲几句公道说话,为华福前路表达一点意见。

杨庆球 礼贤会大埔堂顾问牧师 加拿大恩道神学院院长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