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才牧师:以撒及耶稣家庭给当今父母的启示 編輯室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下午9:01 由万国儿童布道团举办"及早关注灵命运动"观塘区聚会之奋兴会上,主讲员罗杰才牧师透过圣经中两个家庭所经历的两件事——旧约中亚伯拉罕献以撒,以及新约中耶稣父母在耶路撒冷寻找丢失的12岁儿子耶稣,讲出从中带给父母将信仰传承给下一代的启示,并挑战在座父母:今日,我们的上帝是否儿女的上帝? 对比两个少年及其家庭,以撒很顺从,耶稣表现反叛;以撒蒙恩脱离了死亡,耶稣则最后被钉十字架;亚伯拉罕是伟大的信仰祖先,耶稣父亲则是普通的木匠;以撒的处境完全是处于信心的信仰传承,没有任何信仰的资源,耶稣则处于丰富的属灵资源当中,有圣殿、会堂、有讲道的。相同的是,两个家庭均造就出影响后世的儿子。 罗牧师表示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事件中,关键点并非在亚伯拉罕而是在以撒,他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献儿为祭于当时代是一个仪式,神并非给亚伯拉罕一个离谱的要求,当然他或许有悲伤有忐忐也是合理的。以撒当时已是体力足够背起柴枝的少年人,但从被捆绑放上坛上到爸爸提起刀之间,他完全无反抗,他已经预备好自己要去献给主,并且是甘心乐意付出,对神来说已经得到了这份献祭。随后神显示了祂的慈爱,不单叫亚伯拉罕"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还大大赐福给他家族,"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这件事的意义是以撒经历了亚伯拉罕所经历的上帝,令亚伯拉罕的信心得以传递给以撒。 罗牧师指出,在整个事上并无强迫,以撒不但相信父亲,亦相信父亲所信的神;反观今日的父母有否强迫性的加子女信耶稣?父母送子女去学校读书,但子女是否就爱上学习?他指出作为父母不单要带子女返教会,更重要的是与子女建立亲密和互信的关系,以致子女愿意一同去经历信仰。 在此罗牧师特别指出今日作父母的太过保护子女,没有给予子女正常的生活现实——将挫折与不好的东西与子女隔离,以致今日年轻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人间疾苦,亦不懂得以圣经解释生活。 另一个故事是父母带12岁的耶稣上耶路撒冷守节,耶稣留在耶路撒冷父母而不知,之后才回去找寻耶稣,并且坚持将耶稣带回拿撒勒。罗牧师表示这个故事给父母的启发是,家庭对子女灵命的建立非常重要,耶稣的父母重视培育耶稣的信仰,所以谨守传统,每年逾越节都花上十多日路程,带耶稣去耶路撒冷守节,在耶稣撒冷的会堂让耶稣有学习的机会。 当时犹太人12岁就是成人可自立,所以耶稣选择想在耶路撒冷独立开始人生,不过为何耶稣父亲坚持要将耶稣带回去拿撒勒这个小乡村呢?罗牧师解释,因为知道家庭对子女信仰的造就重要角色。"可以想像,若够耶稣没有在拿撒勒成长,耶稣还能是我们所认识、善用大自然作比喻讲出生命的话语的耶稣吗?" 罗牧师总结,父母不要少看这些"豆丁",不能只将子女交给教会学校。家庭在建立子女们灵命上扮演重要角色。 相关新闻 儿童事工:培育子女灵命 父母责无旁贷 万国前总干事罗志成:用神的方法管教子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