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才牧師:以撒及耶穌家庭給當今父母的啟示

由萬國兒童佈道團舉辦「及早關注靈命運動」觀塘區聚會之奮興會上,主講員羅杰才牧師透過聖經中兩個家庭所經歷的兩件事——舊約中亞伯拉罕獻以撒,以及新約中耶穌父母在耶路撒冷尋找丟失的12歲兒子耶穌,講出從中帶給父母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的啟示,並挑戰在座父母:今日,我們的上帝是否兒女的上帝? 對比兩個少年及其家庭,以撒很順從,耶穌表現反叛;以撒蒙恩脫離了死亡,耶穌則最後被釘十字架;亞伯拉罕是偉大的信仰祖先,耶穌父親則是普通的木匠;以撒的處境完全是處於信心的信仰傳承,沒有任何信仰的資源,耶穌則處於豐富的屬靈資源當中,有聖殿、會堂、有講道的。相同的是,兩個家庭均造就出影響後世的兒子。 羅牧師表示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事件中,關鍵點並非在亞伯拉罕而是在以撒,他是整個家族的希望。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獻兒為祭於當時代是一個儀式,神並非給亞伯拉罕一個離譜的要求,當然他或許有悲傷有忐忐也是合理的。以撒當時已是體力足夠背起柴枝的少年人,但從被捆綁放上壇上到爸爸提起刀之間,他完全無反抗,他已經預備好自己要去獻給主,並且是甘心樂意付出,對神來說已經得到了這份獻祭。隨後神顯示了祂的慈愛,不單叫亞伯拉罕「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還大大賜福給他家族,「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這件事的意義是以撒經歷了亞伯拉罕所經歷的上帝,令亞伯拉罕的信心得以傳遞給以撒。 羅牧師指出,在整個事上並無強迫,以撒不但相信父親,亦相信父親所信的神;反觀今日的父母有否強迫性的加子女信耶穌?父母送子女去學校讀書,但子女是否就愛上學習?他指出作為父母不單要帶子女返教會,更重要的是與子女建立親密和互信的關係,以致子女願意一同去經歷信仰。 在此羅牧師特別指出今日作父母的太過保護子女,沒有給予子女正常的生活現實——將挫折與不好的東西與子女隔離,以致今日年輕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人間疾苦,亦不懂得以聖經解釋生活。 另一個故事是父母帶12歲的耶穌上耶路撒冷守節,耶穌留在耶路撒冷父母而不知,之後才回去找尋耶穌,並且堅持將耶穌帶回拿撒勒。羅牧師表示這個故事給父母的啓發是,家庭對子女靈命的建立非常重要,耶穌的父母重視培育耶穌的信仰,所以謹守傳統,每年逾越節都花上十多日路程,帶耶穌去耶路撒冷守節,在耶穌撒冷的會堂讓耶穌有學習的機會。 當時猶太人12歲就是成人可自立,所以耶穌選擇想在耶路撒冷獨立開始人生,不過為何耶穌父親堅持要將耶穌帶回去拿撒勒這個小鄉村呢?羅牧師解釋,因為知道家庭對子女信仰的造就重要角色。「可以想像,若夠耶穌沒有在拿撒勒成長,耶穌還能是我們所認識、善用大自然作比喻講出生命的話語的耶穌嗎?」 羅牧師總結,父母不要少看這些「豆丁」,不能只將子女交給教會學校。家庭在建立子女們靈命上扮演重要角色。 相關新聞 兒童事工:培育子女靈命 父母責無旁貸 萬國前總幹事羅志成:用神的方法管教子女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