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关义工"不简单 院牧联会致力优化团队

在一家值得信任的医院就诊的话,医生、护士、助护等固然要专业。但更多关顾病人灵性需要的院牧事工联会不单努力走向院牧专业化,连探访义工亦要接受严格的挑选、培训与督导。 别以为探访病人的义工只须围在病人床边唱唱歌、吹吹水那么简单,实际上院牧服务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乃与院牧义工团队的质素有密切关系。 香港医院院牧事工联会专业发展及牧关教育督导卢惠铨表示,近年院牧联会推动院牧专业发展,朝著六个目标前进,当中除了院牧的在职培训及专业化等等方面外,亦将优化探访义工的课程放于目标中,可见探访义工的重要性。 然而他承认由于资源有限以及专业发展的缓急优次的需要,优化探访义工课程的目标被暂缓执行,然而透过《慈声》双月刊,这方面的目标又再重新被提出来。 卢惠铨引澳洲维多利亚医疗院牧服务委员会2008年的一份检讨报告显示,人们对"义工"的理解多有误差,不少人以为义工几乎等同于无业、无学识或没受过训练的人,亦以为他们的工作是随心随意,没有工作规划,或缺乏委身的一群。此外亦有人容易将义工与专业的院牧的角色混淆,部份能干的义工甚至可能视专业的院牧为心理上的威胁。 该报告又指出若这些关注点得到适当的处理,将令探访义工对院牧的服务带来不少贡献,例如受训的牧关义工团体能为医疗机构建立社会企业及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来自不同背景的义工亦对接触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服务受众得到更适切的帮助等等,好处甚多。 卢惠铨表示2010年全港院牧义工超为1,005人,而院牧联会亦开始对探访义工课程优化的目标重新起步。今年秋季首次举办了"探访义工督导课程",有来自11个院牧事工管理组织的16位同工参加。装备现有院牧成为督导义工团队的训练者,以准备建立及装备更多义工团队,以承担院内院外的牧养服侍的使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