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会之五] 陈耀鹏博士:饥渴灵粮 慕义理想

题目:"天国子民的生命表现"

[讲道会之五] 陈耀鹏博士:饥渴灵粮 慕义理想
来到第五日的午堂讲道会,陈耀鹏博士以"饥渴灵粮 慕义理想"为题续解"八福"的第四福。(图:基督日报)
来到第五日的午堂讲道会,陈耀鹏博士以"饥渴灵粮 慕义理想"为题续解"八福"的第四福——"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陈博士先提到禁食。有人因为有特的需要,或参加基督教机构的筹款祷告活动,或因身体检查而禁食。禁食后只吃简单的白粥亦甚觉美味,因为肚子饿。又或是运动后,简单的白开水比白无聊赖下喝的果汁更令人心旷神怡,只因口渴。

耶稣用人常有的经历形容人对义的追求。有人说此经文的理解只在于人渴慕神,神就使人饱足,当然这也是正确的描述,但耶稣所说的"饥渴慕义"的"义"有更深刻的意思。

从"八福"结构看"公义"

"公义"一词在登山宝训中出现了五次,当中在"八福"中出现"义"字的有第四福"饥渴慕义"及第八福的"为义受逼迫"。纵观马太福音中"八福"的结构, 第一福跟第第八福结局同是"天国是他们的";而中间的八福以由两组的四个福气组成,每组中有36 个希腊文字,而第四福跟最后一福都跟"义"有关系,有对称及对比。

他先解释第一组福气。前三个包括"灵里贫穷"、"哀恸"及"温柔"均强调内里的更新,似是破碎、倒空自己的心态。这样的人自知无有的、为罪悲痛、不维护自己权利的人有福了,然后他们要从"空"走到"满"的话需要来到第四福"饥渴慕义"。

后四个福是另一组,前二个包括"怜恤人"、"清心"及"使人和睦",然后再以"为义受逼迫"为结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因缺少公义而饥渴得到,反是流露出来的公义使人受逼迫。

陈博士分析"八福"时表示,第四个义"饥渴慕义"是因为前三个倒容后的空洞和缺乏,而最后一个福"为义受逼迫"则是因为已被前三个福的公义的内涵所充满。他再将八个福气串连起来,表示当虚心放下自己、为自己的罪哀恸、并以温柔放下自己的权利,服在神的权下时,里面就会产生饥渴慕义的心,而神的义则包括后面的三个福气,就是怜悯、清心和使人和睦,因而带来为义受逼迫。

"义"的比较

[讲道会之五] 陈耀鹏博士:饥渴灵粮 慕义理想

陈博士认为马太特别经常使用"义"一词,因此为让我们更明白义整个五章甚至登山宝训都在讲"义"。而当中又特别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世人的义、一般人的义、宗教的义及耶稣要求的义作比较。他分别从思想的义、行为的义和关系的义三方面加以剖析。

思想上的义—动怒与奸淫

耶稣叫人不要随便动怒。陈博士说明当时的文士跟法利赛人将杀人限制在一般具体杀人的行为上,认为实际杀人才受公会审判,无实际行为,只有意念,或骂人咒诅都没罪,这与今天法律的要求一样。但耶稣说动怒的,无缘无故动怒亦等同杀人。耶稣说不可骂人为"拉加"和"魔利",意指"笨蛋"、"你无用、令人羞愧的"等。他说,无心的话易引争端,残忍的话刺入人内心,野蛮的话对人成了致命打击。杀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心里积累的苦毒憎恨造成,因此耶稣说有这念头都要受审判。

人与人关系影响人与神关系,因此耶稣说不和人和好的话,神不能接纳其献上的礼物。陈博一描述有一幅图画上画了耶稣注视马大,马大注视马利亚、马利亚注视耶稣,但三人不同的是马大带著怒气怒视马利亚,马利亚带著喜乐看主,主带著关怀慈爱看马大,似跟马大说:"看著我就有喜乐,不要对人怀怒。"

耶稣谈到思想上的义时亦提到奸淫的问题,律法真义是指著内心纯洁,因此耶稣要求做到行为上不犯奸淫并不够,更不要动淫念,这几罪的焦点从外表转移到内心。陈博士表示这里可能令弟兄感到为难,因为活在香港无可避免接触诱惑性图像,天气热时面对衣著少的姊妹,"当某些思想来到时怎样呢﹖求神帮助我们抗拒,虽有思想进来,看一眼是无法避免,但第二眼就要离开,不要再想下去。"基督徒对情欲只有一个方法——逃避。

旧约故事中参孙的失败就因为好色。"圣人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只是他不为卑贱情欲所征服。"约伯说:"与眼睛立约,怎能恋恋瞻望处女呢?"陈博士说:"求主帮助,不让我们对淫念有借口,放纵情欲有悲惨后果。……当我们面对自己有淫念时,要告诉配偶,教会传道人,向他们负责,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自由,满足永不止息的欲念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自由是不被欲念控制。"

他又提到张德培年不到18岁已得198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子组单打冠军。在爱情上他一直等候神带领,他一面肯定信仰比爱情更重要,一面持守贞洁。在一次被访问有人问他有什么事永远不会做时,他只回答:"我不会进行婚前性行为。"陈博士说这世代如此的答案甚为难得:"这时代婚前性行为及婚外性行为已走向年轻化、合理化和即食化。求神帮助我们保持贞洁的原则,在思想上避免动怒、并保守我们不怀淫念。"

行为上的义

耶稣教导信徒要忠于婚姻、谨慎言语。但当时犹太人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随便给妻子休书,但耶稣教导离婚是神不喜悦的,只有配偶犯淫乱,破坏生命之约关系时才要这样做。耶稣时代离婚风气盛,甚至文士用律法推波助澜,当时男士随便休妻,破坏"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的教导。,因此耶稣强调夫妻关系的严肃、圣洁及关乎一生。

言语上,耶稣又教导不可背誓。当时犹太人要求以色列人守律法,不可背誓,所起的誓要谨守。但法利赛人随意删改,将誓约分为两种,一是奉神的名所起的、另一种指著物件所起,似跟神无关。但耶稣说天是神的座位,因为地是他的脚凳,甚至不能指著自己的头起誓,就是不能指著任何东西起誓,或说指著物件起誓与指神起誓都一样,更重要的是若生活只讲诚实话的话,根本用不著起誓。陈博士提到有一位肢体工作上诚实,老板要他在帐目上不清楚表现时他立即辞去工作。他问:"我们在申请公屋、居屋、信用咭,甚至作十一奉献时是否向神诚实呢﹖"

关系上的义:被动求和,主动求关爱

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耶稣此处想要表达的是即使人用不义对待我们亦不要报复。他解释打右脸只能用右手打,但当时的人多用右手吃饭,更可能指的是用左手的手背打右脸。用手背打人有强烈羞辱意味,在当时人们只会对小孩和奴隶如此作。耶稣想表达的是:即使人强烈地羞辱自己时亦不要报复,甚至将左脸亦由他打。亦有人认为左脸转过去是要求别人别用羞辱的方式,而用平等的方式处理问题。

耶稣说:"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当时的人一般人只会有一件外衣,因此旧约规定借别人外衣时,晚上要还给他,否则晚上没有被子盖。亦即说别人拿你的东西要多给他。另一说"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这是由被动转为主动,不埋怨,让人得到好处,并当别人视你为工具时仍对对方是人,满足他需要。

"有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这里说的似乎是上文所指、曾伤害我们的人,耶稣提醒即使这些人向自己借货时仍要帮助他。陈博士说:"这些是现时代不流行的做法,但耶稣说作为天国子民不以牙还牙,更为对方的需要给他。被动的求和,不报复,更从别人的好处著想。不单不被动的与人作对,更主动的爱别人。"

犹太人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圣经本没提到要恨仇敌,犹太人更将"如同自己"删去,只将亲属视为邻舍,对不认识的人不关心,对仇恨一定要恨,但这些在圣经没讲过。人内心不愿爱仇敌,但耶稣说要爱仇敌,为逼迫你的人祷告。

陈牧师提到美国籍的挪威宣教士聂和慈牧师和师母在中国河南省建立教会宣教。1938年10月24日他们的住宅被日军飞机作为轰炸目标,他小女儿更重伤去世。1941年美日宣战。聂牧师全家被送往集中营,战事结束退回美国。亚洲局势已趋稳定,很多美国宣教士要回到东南亚宣教,不少都返回香港、澳门、星加坡等地等待回中国,但聂牧师要求要到日本宣教。差会认为他年半百,再学一种语言,适应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有相当难处。但聂牧师坚持他的感动,理由是要遵照主耶稣亲口说的话:"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他认为日军的暴行,就是因为不认识神,因此他们夫妇一起到了日本北方秋田市传福音、建教会,设立神学院。每当见证小女儿被日军轰炸惨死的事情时,不少日本人听后都大受感动,在神面前流泪悔改,祈求宽恕,并归向基督。

[讲道会之五] 陈耀鹏博士:饥渴灵粮 慕义理想
陈博士总结说:"让我们明白如何追求饥渴慕义,包括怜悯、清心,使人和睦,更在思想、行为和关系上,不随便动怒,不怀淫念、忠于婚姻、慎于言行,更去爱仇敌,为不喜欢我们或不喜欢我们的人祷告。"

最后他带领大家一同祷告:"亲爱的天父,你说饥渴慕义的人必得饱足。但我们承认达不到你的标准,甚至连饥渴的心都缺乏。求你教我们如何回应你的要求,让我们的心得到饱足。如果我们有苦毒,或有人不能饶恕,又或有什么习惯影响们圣洁的生命,求你今天叫习惯从此消灭,让我们靠你的力量做圣洁的人,在关系上靠著恩典被你称赞为饥渴慕义的人。求你带领我们以下的时间,祷告奉主名求。阿门。"

相关新闻 [讲道会之四] 陈耀鹏博士:温文尔雅 柔抗文化 [讲道会之三] 陈耀鹏博士:哀恸的人有福 [讲道会之二] 陈博士讲解"虚心的人有福了"真义 [讲道会之一] 陈耀鹏—八种心志、福随而至

(本报推出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专题,每日即时更新,与信徒一起回顾每堂讲道内容)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