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晚看電視節目,講述一些快要絕跡於香港的行業,訪問分別是維修雨傘與風扇的專家。從電視屏幕看到一個招牌「風扇醫院」,這位「院長」很悲涼地說:我都就快失業了。不找院長維修是否全部人拿回去總代理維修嗎?應該不是。因為只要你經過如深水埗鴨寮街的二手巿場,你就會看到不同型號的風扇在出售,他們為甚麼有這麼多來貨,完全因為我們棄置得太容易。無怪乎我們香港要立例禁止隨意傾倒建築材料,因為我們太容易就要棄舊迎新。對物件如是,對人亦如是,不知何時開始我們很容就需要某些官員下台。我們認為董伯伯做得不好,我們就上街,終於如願,他未做完任期便落台。有新人上場了,不是商人,是一個從基層土生土長的香港仔,看似滿意,但還未證實是否貪污前,餘下幾天任期都有人都想要他落台。又選新特首,因為很多人看似不滿意唐英年先生,最後,選上了極高民意的梁振英,那又如何呢?你看昨天遊行的其中訴求,又是要他下台,嚴格來說,是他還未上台我們已經叫他下台。究竟是我們要求太高,還是我們看任何當權的人都不順眼?
其實,每一個能夠上場的特首,必定有其過人之處,我們必定不能找一個完美的人才讓他上場,因為完美的人在世上應找不到。既然大局而定,暫時又未找到更選合的人選,當發現問題時,我們應好好思考如何「維修」這問題,而不是除之而後快。若他又落了台,然後呢?又上街?又再選一個?特首不是物件,不是棄置了,就乾手淨腳。 我們可否訂立更好的「維修」機制去讓他們發揮所長呢?
其實,我們身在香港的中國人必定想香港好,只顧批評與拉布,肯定不是好事,身為普通市民的我們,可以給予政府更多的意見。如果我們願意上街,我們又是願意在投票日去投神聖的一票,去選出更多實幹的議員,讓他們起著監察政府的同時,亦能提供多些實質改善施政的建議給政府呢。願我們學習那對夫婦,有問題時我們一起維修吧。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