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舉辦一年一度的神學日,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總牧師梁金華以「不違天召,相隨到底」為題向眾神學生們講道。他以一段幾乎中斷其牧職生涯的個人危機作為起點,結合對《約翰福音》的解讀,生動闡述了事奉者如何在迷茫與困境中重拾初心,並將對主的愛轉化為對羊群的牧養。
辭職風波:從「心灰意冷」到歸回原點
講座伊始,梁牧師將聽眾帶回2018年農歷年初三的凜冽冬日。他憶述,當日參加崇拜後,教會召開臨時執事會,議決聘請一位新副傳道人。此決議令他頓感「心灰意冷」,隨即在眾人錯愕中遞上辭呈,黯然離去。
雖經教會竭力挽留,梁牧師仍決意自4月1日起至8月31日,申請為期五個月的無薪長假,以求「徹底沈澱,重新審視呼召」。這段看似停滯的時光,卻成為他叩問牧養本質、尋覓最初呼召的生命旅程。他分享道,其間與一位神學生的交談如醍醐灌頂,促使他反思牧養真諦;而一本名為《牧養,就是回到原點》的新書,恰如荒漠甘泉,精準應和了他內心的渴求。於是,他決定利用這22個主日,一半時間外出講道汲取經驗,一半時間靜心聆聽他人證道並詳實記錄,以此作為省思的路徑。
峰回路轉:當人意決絕,神意引領
梁牧師的分享在此處進入了第一個高潮。他詳細敘述了假期臨近結束時一個充滿戲劇性的主日——8月12日。此前,他已堅決回絕了團契成員請他回教會參加短宣差遣禮的請求,儘管他本人就是那次短宣的領隊。他當時決絕地表示「不回來」。
當天早上,他按計劃前往大圍的一間教會參加10點的崇拜,卻發現那里空無一人,原來該教會當天去了分堂舉行聯合崇拜。正當他站在巴士站,冒著大雨用手機搜索附近10點半開始崇拜的教會卻一無所獲時,他最終「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到了自己教會,參加11點的崇拜。
踏入教堂,他發現講員是外來的,而講台屏幕上打出的講題讓他大為震撼——「又回到最初的起點」。更巧合的是,當會眾唱起第二首詩歌時,正是《神同在》。梁牧師坦言,那一刻他深受感動,淚流不止。「到這里,我還能不知道上帝的心意嗎?」這次經歷讓他確信,自己應當回到原來的教會繼續服侍。回歸教會牧職,他不僅帶領短宣隊有20人決志信主,他本人也於2020年和2022年,先後被選為副主任牧師和主任牧師。他總結道:「我知道我回去是要做些什麽的。」
聖經真義:愛主之心,化為愛羊之行
分享完個人經歷,梁牧師將話題引向《約翰福音》廿一章15-17節,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的經文。他深入分析了經文中「神聖的愛」(agape)與「朋友的愛」(phileo)兩個詞的用法,並指出,根據《約翰福音》的寫作風格,這兩個詞在此處可視為同義互通,重點並非耶穌降低標準,而是強調愛的核心。他強調,耶穌每次提問後都緊跟著一個托付——「喂養我的小羊」或「牧養我的羊」。這清晰地表明,對耶穌的愛,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去愛護、關懷祂所托付的羊群。
為了將這一神學理念具體化,梁牧師分享了另一個更為貼近日常牧養的故事。2020年,他接受任務,去帶領一個新成立的初中生團契。他坦誠自己當時有三個憂慮:一、自己的年齡是孩子們的四到五倍,代溝會有多深?二、自己是否還有體力陪他們玩?三、這群中一學生是否容易融入團契?
然而,現實的發展遠超預期。首先,新冠疫情的居家學習讓學生們渴望出門參加活動,解決了融入的問題。其次,他發現這群孩子並不喜歡「和陽光玩遊戲」,他們最喜歡的活動是「在室內開著冷氣打邊爐」,這讓他對體力的擔憂也煙消雲散。
更為珍貴的是,以真心換真情,他與這群青少年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他分享了兩個令人動容的瞬間:一次,他向一位初三團友提及父母雙亡的往事,少年輕聲安慰:「不要緊,你還有我們。」另一次,一位高一女生得知下季主日學不由他任教時,他半開玩笑地問:「想跟我讀嗎?」女孩未答「是」或「不是」,而是用一個英文單詞回應:「Always」。梁牧師飽含深情地感慨:「你真誠地愛他們,他們必能感知。將你對耶穌的摯愛,毫無保留地傾注在祂托付的羊群身上。」
講座尾聲,梁金華牧師以自身穿越幽谷、重沐主恩的生命歷程與深刻領悟,向即將踏上服事征程的神學生發出殷切勉勵:願他們將自己跟隨基督的獨特經歷,化作砥礪前行的力量,恒久持守愛主之心,並將這份愛切實地踐行在牧養群羊的每一刻,矢志不渝地「不違天召,相隨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