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穹 ‧ 遮蔽與透射》是我2022年疫情封控期間的作品。它產生於那個壓抑感十足的環境之中。在今天看來那個特殊歷史時段的社會氛圍反而給予這張畫作一種堅毅的氣質和特別的畫面感覺。暗黑的遮蔽之中那光奔突透射,壓抑之下拯救之力凱然升起...。
《天穹 ‧ 遮蔽與透射》是一張近乎抽象的畫作,色調沉重而強勁。其意象的原初圖象是我對古典大教堂花窗及堂中雕塑的綜合記憶。這些圖像元素在畫面表現目的和即時情感的雙重作用下變異與昇華,形成超越具象的畫面意象。我在畫面上期待的藝術表達效果就是:那光對這世界的突進與得勝。
在畫這畫的那段日子乃至所有讓我感到壓抑的時段中,有兩段父恩言一直在激勵著我,使我相信並看到那實實在在的救贖之力。「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約1: 4,9 -10)、「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 33)也正是這兩段話演化成為這個畫面上的兩大基本意象:透射的光和升起的拯救之力。這兩段恩言就是這畫面意象的深層意理。
畫面上那由上而下的光的力量是在與遮蔽之力的抗爭中呈現的。這裡沒有具體、清晰的和諧形象,只有光與暗的扭絞、錯動及至爭戰。形態在這裡只能是變異、穿插甚或撕裂,這樣那光才有穿透的力量、得勝的力量。高純度的紅黃色的筆觸在深暗的藍紫色中恣意地馳騁、奔突,絞殺黑暗。這些強勁的、厚厚的顏色,絕非僅是物理的堆積,它們是那光響亮的凱歌得勝。畫面由下而上升起的拯救的形象,由一些粗重的線條挺起。這些空間中隱含的由下而上的直線結構和頂部的弧形結構組成了畫面這個猶如天穹的宏大空間。
這幅畫沒有悅人眼目的和諧色彩,有的是那光爭戰的得勝。這裡有黑暗,但更有那光的凱旋——這是祂勝了的世界。
(寫於2025年10月7日)
專欄作者黃斌,1993年在洛陽受洗,希望用畫筆和文字讚美主。曾任大學教授和旅德畫家,退休後希望以保守主義的現代油畫創作者和文化學者的姿態作主僕人。
【當代藝粹】專欄由《基督日報》與「香港藝術動力」合作推出




